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

ID:4126351

大小:229.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9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_第1页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_第2页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1月地下水Jan1,2010第32卷第1期GroundwaterVol132NO11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处理措施的探讨吉茂林(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29)[摘要]通过野外勘探及室内分析,对该滑坡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滑坡的稳定进行了分析,该类型人工边坡治理提出了处理思路,该类型人工边坡的设计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所在地区降雨量、边坡倾向与岩石倾向的关系、边坡地质构造、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等。[关键词]关键词:滑坡;机理分析;人工边坡;探讨[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0)01-0143-03层软弱泥化夹

2、层,少量切层软弱泥化夹层,厚度10~80cm,1概况夹层中的泥质物一般呈可塑状~软塑状,夹原岩碎屑及小南昌市前湖电排站排水渠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2003砾,粒径0.2~3cm,呈棱角状。岩体饱和抗压强度为年12月开工,2004年2月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了3次滑10Mpa,软化系数为0.32,耐崩解指数为83.9%,属易崩解易坡,主要采取开挖减载、增设平台、草皮及金属网护坡措施,软化软岩。治理2005年5月竣工。2005年5月16日前后几天,南昌市连续降雨,在5月16日傍晚,前湖电排站排水渠水位电排下降约1m(高程19m降至18m)左右,在排水渠桩号0+280~0+400m之

3、间发生了滑坡,滑动方向呈左旋转式,右侧滑动距离大,左侧滑动距离较小。滑坡造成了排水渠堵塞,电排站排涝区域严重积水,影响了该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及该区域单位工厂的正常工作。2滑坡的主要特征图1裂缝分布图2.1地形地貌2.2.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alQ2)工程区处于赣江西岸冲积平原与丘陵接壤带,地势东低岩性为紫红色砾质粘土,呈可塑状,砾石粒径一般0.3~西高,东侧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赣江堆积阶地,该段排5cm,最大9cm,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分选不好,胶结较水渠沿冲积平原与丘陵接壤带呈近南北向展布,渠底高程约差。分布于丘陵表面及斜坡地带,出露高程25~50m,属Ⅲ15.

4、3m,顶高约20.3m。滑坡体处一相对低缓冲沟区,北侧级基座阶地,阶面呈斜坡,东低西高。山坡近南北走向,滑坡区为人工边坡,坡高最大34m,为中边2.3地质构造坡,分级坡角为23°~34°总体边坡坡角为是17°,为斜坡。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之丰城~乐平凹断束构造单元之滑坡体呈横长形展布,最大滑距5~6m,滑动方向呈左旋转中,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界定,式,右侧滑动距离大,左侧滑动距离较小,滑坡体长约75m,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前缘宽约110m,后缘曲度较平缓,面积约6150m2,最大厚0.35s。区域稳定性较好

5、。度为10m,平均厚度约7m,为中层滑坡,滑坡体方量为4.3该区未见较大规模的断层,层间错动较为常见,层间错×104m3,为小型滑坡。动多为泥化夹层,厚度不一,一般厚度10~50cm,最大厚度滑坡体表面有9条裂缝(L1~L9),裂缝特征见表1,分80cm。一般为可塑状~软塑状,夹少量砾石,成份为泥质粉布见附图1。由裂缝特征可判断,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砂岩,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0.2~3cm,最大5cm。2.2地层岩性2.4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第三系坪湖组(E1)及第四系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性潜水裂隙水和孔隙性潜2中更新统(Q2)地层。现将区内地层岩性

6、由老至新分述如下:水。孔隙性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之中,接受1大气降水补给,排向沟谷及低洼地,径流不畅通。基岩裂隙2.2.1第三系坪湖组(E2)性潜水:埋藏于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断层破碎带、软弱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分布于卧龙山一带,夹层和层面裂隙之中,由大气降水及孔隙性潜水补给,排泄部分被第四系松散地层掩盖。泥质粉砂岩夹泥岩,紫红色,于沟谷及排水渠,径流较为畅通。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一般粉砂质、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层产状为N3°E/SE∠12°,倾为2.1~15.5m。向排水渠。在滑坡区具全~弱风化状。岩体中夹有多层顺滑坡区右侧基岩裸露,岩体裂隙发育,

7、具强~中等透水[收稿日期]2009-08-06[作者简介]吉茂林(1972-),男,陕西韩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地质勘察及水利施工工作。143第32卷第1期地下水2010年1月性;中部及左侧表层为砾质粘土及全风化基岩具弱~微透水渠底至水位变动带边坡,发育多层泥质夹层,具强透水性,局性,其下较大范围岩体基本呈中等透水性。在滑坡区排水渠部有较多小孔洞。表1滑坡体裂缝特征表裂缝编号裂缝特征L1在钻孔ZK1上面坡顶处下降约25cm,宽20cm;在钻孔ZK3附近下降约50cm,宽约20cm。L2在钻孔ZK3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