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54348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管理中几个经典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中几个经典案例阿尔巴德定理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该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的。解读了解、需求、相信和满意是客户采购的四个要素。当这四个要素都具备的时候,就意味着客户将会进行采购。全方位了解、掌控顾客的需求,其实就是倡导以客户为导向的生产和营销模式。所谓以客户为导向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就是生产和销售活动紧紧围绕着客户采购的四个要素,而不是只按某一个要素进行的,这样就能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案例戴尔成
2、功的秘诀就是以客户为导向,就是实行全方位覆盖客户购买要素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生产和销售人员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对于生产商来讲,就是“以销定产”。戴尔在早期开办公司的时候,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4P”模式。戴尔说,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学生可能钱比较少,要的内存比较小;教授相对比较有钱,他要的内存可能比较大,所以应该是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我们来看看戴尔是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 一是突破了以往那种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的观念,提出了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产品。 二是通过分销渠道虽然有好处,可以让产品广泛分布,但是代理商要赚钱,产品价格
3、相应就会提高。如果采用直接销售,消费者会因为产品价格便宜,又能够得到直接的服务,而愿意直接从戴尔这里买,不从分销商那里买。抛弃代理商,直接进行销售,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三是直接给客户提供上门的服务。戴尔在上大学时就是这样做的,客户有问题给他打个电话,他马上就上门服务,而不需要顾客把计算机送过来。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了客户维修的问题。布里特定理商品不做广告,就像姑娘在暗处向小伙子递送秋波,脉脉含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提出者是英国广告学专家S·布里特。解读要推而广之,先广而告之。广告在传递产品信息方面,是最迅速、最节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好广告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
4、益,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社会形象。广告能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企业整体机能作用就能更好地得到发挥。案例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有句名言:“可口可乐99.1%是水、碳酸和糖浆,如若不进行广告宣传,谁去喝它呢?”可口可乐畅销全世界,打进了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被人们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可口可乐如此受人喜欢,除其他原因外,广告作用不可低估。可口可乐公司从1886年开始,就不惜工本,利用广告手段来扩大产品销路。1886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营业额仅有50美元,广告费就花了46美元;1901年其营业额为12万美元,广告费花了10万美元
5、;如今的广告费每年平均10亿美元以上。可口可乐广告费占营业额的比例:1886年为92%,2009年为82%。可能正是这个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卖了个世界第一名。布利斯定理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事前想得清,事中不折腾。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把它铭刻在脑海中,当你行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是一盘散沙。只有事前拟定好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做起事来才会应付自如。好规划是成功的开始。该定理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解读布利斯定理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营销
6、策划的重要性。营销策划是在对企业内部环境予以准确分析,并有效运用经营资源的基础上,对一定时间内的企业营销活动的行为方针、目标、战略以及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和计划。案例氧立得的成功源于其创造性的营销策划。有这样一段广告:棋圣聂卫平正在下围棋,突然紧锁眉头,吸了几口氧立得之后,他开始继续下棋——中国棋圣心脏不好、曾经多次在关键性的围棋大赛中因体力不支惨遭失败。现在他有了好办法,氧立得能护心养脑、提供氧气、解决体力不支问题。棋圣聂卫平是氧立得在中国能找到的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氧立得的成功之处,不仅是选对了形象代言人,它照搬保健品的策划经验,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状况、
7、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设计了富有说服力的电视广告。氧立得还引入电视购物方式进行强销,取得了巨大成功。形象代言人和产品功效的完美结合、创造性地借鉴保健品产品推广方法、成功的媒体组合,是氧立得的成功原因。成功的营销,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地道,要护心养脑,还是以吃药、看医生为好。作为供氧的应急设备,氧立得巧妙地把自己塑造成了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产品,采用保健品式说服技巧,是它的成功之处。皮京顿定理人们如果无法明白地了解工作的准则和目标,他必然无法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心,也无法全神贯注。提出者是美国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阿拉斯塔·皮京顿。有目标才有动力。解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来自
8、于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企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