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43405
大小:28.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0
《初中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题docx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题刘刚喜(辅导教师)发布时间:2010-09-2618:04:28 作业要求: 1、谈谈你对有偿家教的看法。2、据调查93.1%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你觉得教师压力体现在哪些地方?谈谈缓解自身压力的策略。3、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你觉得尊重学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转变。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7、谈谈你在学生评价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8、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处理家长与教师关系的。9、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举例说明“身教重
2、于言教”。提交者:韩玉华(学员)[提交时间:2010-10-2210:29:47]答题内容: 1、谈谈你对有偿家教的看法。第一,有偿家教它是一个新的事物,它区别与我们平时的上学教育,对于家长来说,给自己的孩子请个家教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把握知道文化。所以在这点上我支持;第二,当今的市场经济大形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有偿家教便于资源的公道活动,使家教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以为也是无可厚非的;第三,为他人提供家教,我觉得应该摆正心态,不要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在家教过程中认真对待,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同时也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能力。作为一个贸易的行为,它不可避免是的以有偿来计算的,所以对于
3、这个新事物我们社会要加强监视,政府要规范他们的定价;第四,从家长的角度上来看,家长更多要考虑到孩子的态度。所谓家教,我觉得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我觉得比进步成绩更重要。一个懂事的孩子可能会更自觉地投进学习,而且给家长省下了精力和金钱,家长不应该盲目地为子女找家教,不要在学校减负的同时,在家给孩子加负,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假如真的需要家教,家长也要精心选择素质高的教师;第五,我并不反对有偿家教的存在,但是有关部分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和治理,使其健康发展,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制定教学任务目标责任制,防止教师课堂上少讲,课后挣黑钱。 2、据调查93.1%的教师表示
4、“当教师越来越不轻易,压力很大。”你觉得教师压力体现在哪些地方?谈谈缓解自身压力的策略。当前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三个方面的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以上这些对教师新的教育价值及教育观念的灌输是构成新时期下教师压力重要因素。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对教师产生具体的压力方面:(1)教育改革中的现实“压力”(2)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3)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4)传统文化观念带来“压力”鉴于种种压力,我主要采用以下减压方法:首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积极应对课程改革。其次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
5、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课改带来的压力。 3、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怎样理解这句话?下面谈谈个人浅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以为是“教好”了
6、。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以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为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都考上重点名牌,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熟悉,犯了思想上尽对化的错误。同时,还要熟悉到,“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即是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即是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往,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进步的过程。 4、你觉得尊重学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7、?(1)尊重心灵:尊重学生的爱好、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定;(6)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2)尊重全体: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尽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不尊敬老师的学生。(3)保护自尊: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4)同等对待:同等对待智力能力不同的学生;同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同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