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02925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8
《防水材料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防水行业的发展历程范艳陈殷平建筑史上,渗漏是建筑物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经常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工业建筑的渗漏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渗漏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中国建筑防水史长达上万年,是辉煌的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创造了良好的防水材料。比如,“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等等延续至今仍是经典的优秀建筑防水理念。 一、古代建筑的防水原理: 建筑防水是以排为主,防水为辅,放排结合的原则,以构造防水为主,材料防水为辅,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相结合
2、的办法,双管齐下,兼使并用,多种途径,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瓦为例,叠搭与屋面,雨水直泻下而不存蓄,这是排水,瓦瓦搭接,阴阳二瓦仰覆相合,水流逝而不入瓦缝,这是构造防水。瓦结成片,鳞次栉比,随屋面之曲而曲是柔性防水材料的特性,但是瓦是烧陶制品,击之有声,摔碰则碎,为刚性材料,瓦面涂敷瓷釉,高温成玻璃,光洁致密,五彩斑斓,水浸不入,当是防水材料,瓦下垫的很厚的灰背,能够吸收少量雨水,也有一定的阻绝水渗的能力,这是吐纳式防水的应用,总结古代建筑防水措施,可以概括为:多道设防,刚柔相济;因地制宜,就地选材;选材施工,苛求质量。 二、我国建筑防水的发展经历了的重要转折点 (
3、1)茅草屋面的房屋形式让先民走出洞穴,离开悬居,这一阶段的防水材料是干燥的植物。 (2)瓦的诞生使屋面防水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屋面防水的一次技术革命,在今后的几千年里,瓦一直作为刚性防水材料而被用于各种建筑物。(3)柔性防水材料的发现,是对构造防水的瓦进行的彻底的革命,使屋顶不再因为构造防水而成为坡屋顶,促进了平屋顶的诞生,进而可以产生多功能的屋面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可以做到全封闭的材料防水,不用再依赖坡度防水,将成为未来防水材料的主宰。 三、我国古代的主要防水工程 (1)窑洞:黄土能作为洞室的特点有:1,黄土颗粒间的粘着力强,可自成陡壁;2,黄土的天然含水率
4、低;3,黄土颗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比较少,深层的土体含水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湿度的大小正适合人们居住;4由于黄土高原处的雨水深入速度锐减,所以窑洞距地表越远,受雨水影响就越小。 窑洞的防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黄土峭壁,横挖窑洞,峭壁是由冲沟形成的,在冲沟两侧挖洞,沟底打井汲水,窑洞层层向上,好像楼房,另一种是沉院窑洞,在没有冲沟的地方,挖方形地坑坑四周挖洞数个。 窑洞的防水是吐纳式防水,洞顶至上层土至少有四五十米,雨水渗入土中消失,表层土含水较多,晴天后又会迅速蒸发掉。 (2)地下粮仓:除了黄土高原的窑洞可以作为地下粮仓之外,还有一
5、种是专门的粮窖。粮窖的防水措施主要是陶化窖壁,陶化是指将窖壁烧结成如砖一样坚硬的强化结构,不会坍陷,也能防潮。窖顶是木构瓦面,也可以阻挡来至地表的水分。 (3)地宫、陵墓:地宫砌石石缝用融化的铜液灌注,石缝的密封效果非常好;为了防止淋雨渗入,在地宫之上堆砌成一小山丘,并且里面夹杂着砂以及木炭、芦苇能可以防止水下渗的材料。 综上可知,由于古代没有很好的防水材料,只能依赖于灰土采用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四、我国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 近30年来,我国防水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建筑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以纸胎石油沥青油
6、毡为主体的“三毡四油”或“两毡三油”在建筑防水工程中一统天下的格局渐渐被打破,使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技术整体水平出现了新的里程碑。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逐步贯彻,防水材料出现了耐候性能优异、耐高低温性能优良、不透水性能好、拉伸强度高、断裂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强的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同时,能更好地顺应建筑物外型复杂和变截面工程防水层施工的需求的新型防水涂料的开展,也是防水科技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建筑防水的重要意义 建筑和防水是相辅相成的,防水材料的革新和防水技术的提高,使屋顶更加壮丽,
7、墙柱得以耐久,并促使了台基建筑及高塔的产生。每当防水技术提高一步建筑就向前发展一步。没有很好的屋面防水材料,建筑就不能制造大跨度的房屋,也不能建造高楼大厦。因此,防水是推动建筑前进的原动力之一。建筑功能的增加和提高,又反过来要求防水材料的创新和防水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防水和建筑是相互促进的。六、建筑防水材料的分类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分为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两大类。刚性防水材料一般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料或掺入少量外加剂(防水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抑制或减少孔隙,增加各原材料界面间的致密性等方法配制成的具有一定抗渗能力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