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

ID:41189717

大小:1.2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18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_第1页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_第2页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_第3页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_第4页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命情性与中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性命情性与中医第一节 传统性命论与中医生命观一、道家性命论选介《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本书系道、儒、释三家杂陈的丹道著作,然大旨属于道家。1.什么是性命?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2.性命当双修。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

2、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二、儒家性命论选介朱熹朱熹(生于公元1130~卒于公元1200),汉族,婺(wù)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1.性命之由来。“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

3、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答黄道夫》2.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又称天地之性、本然之性,它指人所禀受的天地之理。“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朱熹《语类》相对于纯粹至善的天理之性,气质之性是包含着理和气共同作用下的人性,其内涵应包含专指理言的“天命之性”以及“气”禀而成的人的形体感官欲求。“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人具此形体,便是气质之性。”“天命之性,若无气质,却无安顿处”“若才说性时,便是夹气禀而言。所以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

4、——朱熹《朱文公文集》3.如何对待性命?——居敬穷理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居敬”原出于《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其意“言自处以敬”(朱熹注)。“穷理”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意谓“穷极万物深妙之理”(孔颖达疏)。“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明。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朱子语类》三、中医生命观1.人生于天地《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

5、而生者也。”2.人体自身的演化《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3.人体的构成人体可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也可分为形、神两大部分(又可细分为形、气、神或者精、气、神三部分)。从空间角度,人体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即表、里),也可细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从时间角度,人体可分为生理态和病理态(所谓“亚健康”,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态)。中医学关于

6、神形关系的基本观点:神为形之主《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形为神之基《灵枢·平人绝谷》:“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维过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

7、本神》第二节 情志病的中医相关理论一、七情理论1.概念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2.七情成为病因的条件变化超出人体的适应范围。3.内伤七情不从口鼻、肌表而入,而是直接伤及内脏。4.心神、七情、五志、脏腑、气血 的关系气血心肝脾肺肾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思悲恐心神5.七情的致病特点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首先影响心神;可单独发病,亦可相兼为害。七情伤及内脏惊恐怒喜思悲忧肺肝脾心肾伤伤伤伤伤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变化,影响病情二、情志疾病的中医治疗1.情志相胜疗法喜

8、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理论来源——五行相克2.调理脏腑气血。例如:郁怒者——疏肝理气暴怒者——平肝降气3.暗示心理疗法。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