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41165670

大小:17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18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48分)1.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说:“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强调周公是分封制的首创者B.强调分封制对后世封建制度的影响C.强调分封的含义是封邦建国D.强调分封制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2.“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材料反映科举制

2、历史借鉴价值有①人才流动机制②人才激励机制③客观公平理念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结果,他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A.汉初七国之乱B.中唐安史之乱C.赵宋靖康之变D.清末庚子变乱4.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①②③④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

3、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6.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A.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7.《庄子》记载,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

4、非,而非其所是;《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该段材料不能体现A.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对立性B.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相通性C.墨家学术思想讲求实际的功利D.儒家学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8.太平军起事期间,西方各国希望维持中立,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东王杨秀清与其有书函往来。江苏巡抚得讯后,为此深感紧张,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以下是当时三方来往的书信资料:甲: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乙: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即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

5、我商务,我国以兵戈从事。丙:尔远人顾为藩属,天下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以上三段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乙甲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丙甲9.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A.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C.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D.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

6、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的是A.和平共处,避免猜疑B.反殖反霸,相互支持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D.高瞻远瞩,求同存异1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耶松船坞工厂D.发昌机器厂12.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2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

7、2%,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50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A.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B.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C.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B.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D.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14.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史》可以

8、说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巅峰之作,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中你不能看到A.皇帝龙袍上的九龙体现专制色彩B.汉代商人致富后多穿丝绸C.中山装和旗袍都有中西合璧意味D.建国初布拉吉曾一度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