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60869
大小:250.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17
《《孔子素材积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简介身世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父亲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史记》说“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泊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的母亲相传叫颜徵在,和纥的年龄相差较大,可能他们的结婚手续不合乎当时的礼节,因此受到社会的奚落。正妻连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
2、绝望了。但他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在“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所以,司马迁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寒“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做过委吏乘田,这种贫贱的生活对孔子的思想有着很深的影响。孔子19岁,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20岁时,生了儿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来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0-20岁青少年时期背景:正当纷争之春多事之秋王纲失常礼坏乐崩理想:孔子怀着“礼乐仁和”的梦想想要“克己复礼”恢复纲常推行仁义治国平天下。创
3、办私学孔子而立之年创办私学以“仁”的思想为核心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诲人不倦,他有门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贤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影响华夏千秋的儒家学派。51-54岁人生仕途辉煌期孔子得到了鲁君的信任,他大展宏图的机会到了,他仕途顺利,从一介布衣官升至大司寇。在齐鲁两国会盟的“夹谷大会”上,孔子文武礼法并重,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回了三处城池,捍卫了尊严大扬了国威。后成为代理国相。他大展才华以礼乐治理国政,成绩斐然,国力强盛。孔子对控制鲁国的“三桓”势力,采取了消弱的措施:堕三都,从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愤和排斥。孔子的政绩也引起了
4、齐国的嫉妒和担忧,内外分裂离间,再加鲁国国君昏庸无能,听信谗言,就疏远了孔子。孔子报国无门,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寻求实现理想抱负的出路。55-68岁14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在这漫长坎坷的游说之路上,虽然诸侯国无一纳其言,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孔子仍然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无论是在匡山身陷重围,还是在陈地断粮五日,孔子依然弦歌授徒,乐观积极,笑对万物。他亲自驾着时代的马车,永远是那样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在颠簸的路途上,孔子在不断的追寻。他是在寻找过去的影子,寻找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
5、却也渗透了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8-73岁落叶归根整理典籍回到鲁国后,被尊为国老政事相询终未重用教授门徒整理古代典籍文献《春秋》《诗经》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文化的传承。68岁妻子去世69岁孔鲤去世后来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子路身亡对孔子的打击很大
6、73岁孔子与世长辞圣人洒泪而尽了。带着他的雄心去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的一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儒学精华照五洲先师功德垂青史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
7、,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 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