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

ID:41155454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7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_第1页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_第2页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_第3页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_第4页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成不受爵”与“终然不受赏”——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何明凤  《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这是中国古人对创作原因的一种论述,诗歌被看作是作者胸中志向的一种表露。我在读《李白诗选》时发现其中有许多表示“功成身退”意愿的句子,而在李白之前约四百年的左思也曾咏出了“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等诗句。李白是盛唐的伟大诗人,左思是西晋的重要作家,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咏出了这些相似的诗句,其背后又有哪些相同相异的因素,本文将对之作出力所能及的探讨。一、穿越四百年的同声呼求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

2、(今属山东)人,约生于公元三世纪中期,卒于四世纪初,出身寒微,貌丑口讷,仕途不顺。《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左思别传》说“思蚤丧母…及长,博览明文,遍阅百家…思为人无吏干,而有文才。”《晋书》有传,略述其家世,主要介绍其构思《三都赋》前后的事。现在较公认的左思作品有赋两篇:《三都赋》、《白发赋》,诗十四首:《咏史》八首、《招隐》二首、《悼离赠妹》二首、《娇女诗》一首、《杂诗》一首(另有《咏史诗》一首,四句二十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而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未收,是否左诗有待考证)。

3、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不是当年洛阳纸贵的《三都赋》,而是《咏史》八首。  胡应麟说“《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毌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千古绝唱。”(《诗薮》外编卷二)其成就在于,在借咏史之名之体时,表达了个人主观的思想和感情,表达了那个时代寒士的呼声: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对腐朽贵族的批判、对古今贤德之士的赞颂。《咏史》第一首末两句是“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第三首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由于其诗作仅存

4、十四首,有两首表达出功成身退、不求犒赏的意愿,其比例还是很高的了,若单就《咏史》八首来说则其比例更高达四分之一了,所以这里的探讨还是有一定的根基和代表性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出生于中亚,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死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略述其身世,主要记载其受诏入京和赐金放还期间的事。李白的诗文集注流传下来的有南宋杨贤齐、元萧士赟、明胡震亨本,但皆只注其诗;清王琦注《李太白文集》

5、三十六卷,乃诗文合注。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文共1110篇(据中华书局《李太白全集》各卷所列数目累加而得),除去表书、序文、碑铭祭文等,诗歌约有一千首。  李白诗作中表达功成身退之意的句子更不在少数了,如“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功成谢人君,从此一投钓”、“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表达功成身退之意,确实是李白诗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述求。二、同声呼求背后的原因探讨  左、李二人相去四

6、百余年,虽然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再表现功成身退的古贤之风,但他们在仕途上都并无多少收获,至于说在仕途上干出一番功业来更就谈不上了。左思虽有文才,也是因其妹左棻入宫,同去洛阳做过秘书郎;李白似乎很荣耀,受诏入京供奉翰林,也仅仅是做了几年受气的御用文人,最后“光荣”地赐金放还了。综二人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呼求的功成身退都是没有现实基础的,不过是二人的臆想或者说白日梦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下面来具体论述。  (一)历史原因:古贤之风和剿杀功臣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二人愿意功成身退,可以找出两个方面的

7、原因:一方面,可以说二人确实追慕古之贤者之遗风,特别是春秋战国数百年间,战争不断兵祸连年,涌现出许多救国救民于危难而功成身退、不求赏赐的义士贤人。如“义不帝秦”的鲁仲连,是左、李二人都十分倾慕的义士,左思说“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李白说“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其他的如范蠡等人也是李白非常推崇的。  另一方面,有不少功成身不退、落的可悲结局者提供了反面教材,如伍子胥、商鞅、李斯、韩信等等。《咏史•习习笼中鸟》有“苏秦北

8、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言苏秦、李斯,始不遇而继遇,终不得死所也。”(沈德潜《古诗源》卷七)李白也咏到“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湖水滨。”(《行路难》其三)“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古风》其十八)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君王在事成(有些甚至还未事成)之后,剿杀功臣、清除自己或者自己后继者的潜在隐患,也可以说是一大传统了。所以,既有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选择功成身退实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当然,前提是先得功成(有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