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ID:41154702

大小:19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17

上传者:U-168180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版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B.1913C.1912D.19274.2017年12月13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活动,活动公祭的对象是(  )A.国民大革命死难者B.抗日战争死难者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D.解放战争死难者5.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6.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水经注》B.严复﹣﹣“红三角”牌纯碱C.詹天佑﹣﹣“人”字形路轨D.侯德榜﹣﹣《黄河大合唱》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8.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 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xx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11.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C.是殖民扩张的开始D.彻底摧毁封建君主的统治,广泛传播自由民主思想12.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13.观察如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B.电磁感应现象发现C.内燃机的发明D.电灯的发明14.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A.AB.BC.CD.D15.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0分)16.(10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内容195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战争还在进行等,这个计划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1952年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8月,中央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1953年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 1954年历时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算有了一个可以拿出来的初稿。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分析表格数据,回答问题。排名省份xx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排名省份xx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上海29901.636广东17223.852北京28566.287福建15616.933浙江22163.228辽宁14364.804天津19691.249山东13807.114江苏18265.7310重庆12515.29(3)上述数据传递了哪些信息?(4)请你就如何解决上述数据反映的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建议?(5)上述材料和问题是针对哪一领域的探究?17.(10分)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展开《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一战后的格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请简要评价这一“新秩序”。【二战后的格局】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2)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写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当前的格局】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8.(10分)美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佩里引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该国是如何摆脱民族危机的?其内容中哪一点是他们学习“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材料二: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2)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3)材料三中“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的事件对二战有何影响?此后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的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有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从战略需要出发,积极扶持日本,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贸易战》(4)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日本实力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和问题解答,请你总结美日关系的曲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2019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解答】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本题以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为依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被义和团在廊坊围困,狼狈逃回天津。与此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夺取大沽炮台,天津失陷,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哭声、火光、血泊,笼罩着北京城。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3.“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B.1913C.1912D.1927【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材料关键信息是“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元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1912年元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4.2017年12月13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活动,活动公祭的对象是(  )A.国民大革命死难者B.抗日战争死难者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D.解放战争死难者【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识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解答】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制造了惨绝人衰的南京大屠杀惨素。全国各地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活动目的在于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历史,开启未来,守卫和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实。5.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分析】本题以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依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图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形势图。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6.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水经注》B.严复﹣﹣“红三角”牌纯碱C.詹天佑﹣﹣“人”字形路轨D.侯德榜﹣﹣《黄河大合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解答】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近代史上的科技成就。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分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情况。识记“文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解答】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1962﹣﹣1970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受到影响的,所以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都是正确的表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识记能力。8.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解答】据题干“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影响。9.xx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xx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1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美洲地区的命名具备殖民扩张的特点,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地名直接搬运到美洲来命名,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1.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C.是殖民扩张的开始D.彻底摧毁封建君主的统治,广泛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分析】本题以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考查法国大革命的意义。【解答】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12.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分析】本题以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是大陆会议发表,与马克思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林肯颁布,故C不符合题意;《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与马克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13.观察如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B.电磁感应现象发现C.内燃机的发明D.电灯的发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的相关史实。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石油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此后新机器广泛使用,石油大量开采,主要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发明。故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的相关史实。14.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A.AB.BC.CD.D【分析】本题以题干年代尺为依托,考查20世纪界格局的演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题干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C.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动。15.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分析】本题以华为企业的生产状况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己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材料说明华为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因而题干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0分)16.(10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内容195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战争还在进行等,这个计划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1952年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8月,中央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1953年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1954年历时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算有了一个可以拿出来的初稿。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分析表格数据,回答问题。排名省份xx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排名省份xx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上海29901.636广东17223.852北京28566.287福建15616.933浙江22163.228辽宁14364.804天津19691.249山东13807.114江苏18265.7310重庆12515.29(3)上述数据传递了哪些信息?(4)请你就如何解决上述数据反映的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建议?(5)上述材料和问题是针对哪一领域的探究?【分析】(1)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的能力;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的信息。(3)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的能力;理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史实。(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即可。【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一五”计划编制过程的特点是修订时间长,不断补充和修正,边修订边执行,得到了苏联有关专家的帮助。(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的原因是当时抗美援朝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3)材料二数据传递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的信息。 (4)建议合理即可,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5)材料一、二是针对经济领域的探究。故答案为:(1)修订时间长,不断补充和修正,边修订边执行,得到了苏联有关专家的帮助。(2)当时抗美援朝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3)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的信息。(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经济领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7.(10分)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展开《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一战后的格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请简要评价这一“新秩序”。【二战后的格局】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2)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写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当前的格局】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据所学知,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不能维护长久的和平。 (2)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对抗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3)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4)由材料“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答案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3)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多极化趋势。【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8.(10分)美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佩里引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该国是如何摆脱民族危机的?其内容中哪一点是他们学习“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材料二: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2)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3)材料三中“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的事件对二战有何影响?此后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的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有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从战略需要出发,积极扶持日本,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贸易战》(4)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日本实力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和问题解答,请你总结美日关系的曲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会议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太平洋战争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崛起的知识点。(5)本题考查的是美日关系的知识点。【解答】(1)材料一是《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1854年,日本被迫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本的国门被打开。为摆脱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2)材料二反映是的华盛顿会议的历史。一战后,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美、苏、英、法、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材料三反映的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军海军基地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美、苏、英三国首脑举行了雅尔塔会议等。(4)材料四反映的是日本崛起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扶持日本。二战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同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了亚太地区的稳定。 (5)明治维新前,美国人佩里率舰队到达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一战后,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九国代表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是敌对关系。二战后,美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扶持日本。认识:国家之间的合作,符合各国人们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战争给各国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等。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2)美、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雅尔塔会议等。(4)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同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了亚太地区的稳定。(5)明治维新前,美国人佩里率舰队到达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一战后,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九国代表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是敌对关系。二战后,美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扶持日本。认识:国家之间的合作,符合各国人们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战争给各国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崛起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