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ID:41153073

大小:283.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_第1页
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_第2页
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鞠慧等: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405*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鞠慧1,2,李落星1,2,王群2,刁金鹏2(1.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H13钢气体渗氮工水乙醇清洗,去除试样表面氧化皮及油污。最终将处艺。以获得较高表面硬度和渗层厚度为依据,分析影理好的试样装入气体渗氮炉中进行渗氮处理,渗氮介响渗氮层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工艺因素,确定出最佳工质为氨气。艺参数。采用光学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研究渗氮层渗氮前回火温度(A)、氮化温度(

2、B)、氮化时间(C)的组织结构,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化合物层的显微硬及氨气分解率(D)作为本次实验的4个变化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从而制定出四因子三水平L(34)度。结果表明,影响渗氮层硬度和厚度的主要因素是9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最大渗层厚度为244.3μm,最方案,如表1所示。大显微硬度为1212.6Hv;最佳氮化工艺为:渗氮前表1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因素水平表560℃回火,氮化温度535℃,氮化时间15h,氨气分解Table1Listofthefactorsandlevelfortheorthogo-率50%。naltestofgasnitri

3、dingH13steel关键词:H13钢;气体氮化;正交试验;工艺参数ABCD中图分类号:TG156.8+2文献标识码:A水平氮化前回火氮化温度氮化时间氨气分解率文章编号:1001-9731(2011)增刊Ⅲ-0405-03温度(℃)(℃)(h)(%)135051510501引言25605351233H13钢是普遍使用的强韧兼具的热作模具钢,具36005551543[1]有高的淬透性和抗热裂能力。但其在工作条件下工2.2样品的性能及表征作面易磨损,抗铝粘着性差,使用寿命短,表面改性技用蔡司金相仪观察渗氮层显微结构;用401MVA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

4、供了可能[2,3]。采用表面型显微硬度计测试渗氮层显微硬度,试验载荷为渗氮技术来改善模具材料表面质量是常用的一种低成100g,压力保持时间为10s。每个试样均测试7个点,本、方便实用的处理方法[4,5]。每个点读数3次,然后取平均值;用金相法测量渗氮层渗氮处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影响也很复杂,渗厚度,每个试样测试5个位置,然后取平均值。采用氮前的热处理状态对渗氮后组织与性能也有一定影SIEMENSD5000型X射线衍射仪对氮化表面进行相响[6-10],相关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固定其它参数,研究某分析,阳极靶为Cu靶,扫描角度从10~90°,管压一参数对指标

5、的影响,或者是渗氮前处理和渗氮过程35kV,管流30mA,积分时间0.2s,采样间隔0.02s。的参数分开研究,由此得出优化参数。由于参数间的3结果与讨论交互作用,当其它参数变化时,优化参数就不再是较优参数。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参数对指标的影响,本文采3.1试样外观特征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渗氮前回火温度、氮化温度、从试样外观看,气体渗氮层为银灰色,表面没有烧氮化时间、氨气分解率对H13钢渗氮层厚度及显微硬伤、碰伤、起包及剥落现象,证明试样外观质检是合格度的影响。通过对各因素水平的极差计算和分值分的。析,分析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3.2正交试验结果图1为H

6、13钢、9号样品A3B3C2D1经气体氮化后2实验的典型金相组织。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外向内的组织依次为气体氮化层、心部调质组织。采用金相法,在显2.1试样的制备微图像上用显微测微尺直接对渗氮层厚度进行测量。以淬火态的H13钢为原材料,线切割成尺寸为表2为经正交试验制备渗氮样后,渗层的硬度与厚10mm×10mm×10mm的试样。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度结果。对表2进行分析,得出正交优化试验硬度分析回火,采用m(铸铁屑)∶m(木炭)∶m(砂子)=2∶2∶和厚度分析计算表,如表3所示,表中极差R和方差S1的填充剂,将试样埋于铁盒中加热,防止氧化脱碳。越大,表明

7、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越大,越为重要。将试样用1500号金相砂纸打磨后,经酸洗、水洗及无*基金项目: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60870005);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531105050037);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9JJ10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7BAE38B04)收到初稿日期:2010-07-20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10-04通讯作者:李落星作者简介:鞠慧(1987-),女,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师承李落星教授,从事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及表面工程研究。4062

8、011年增刊Ⅲ(42)卷度及硬度的影响。考查两指标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幅度,综合分析得出,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