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

ID:41148516

大小:23.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7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_第1页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_第2页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_第3页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_第4页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赴沪浙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4月8日至12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县区分管领导、县区农村工作部、有关乡镇赴崇明、德清、桐庐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这三个县区都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德清和桐庐是全国百强县市。崇明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上海低碳经济示范区。德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美誉,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县(区)之一。桐庐获得中国最美县城称号。通过实地考察,深感崇明等地在“美丽乡村

2、”建设上力度大、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崇明、德清、桐庐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特点1、突出因地制宜。三个县区利用自然特色和村情原貌,因村施策,做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规划理念上,各县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6—崇明县绿华镇绿港村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傍湖临江地理优势明显,使得旅游资源格外丰富;庙镇合中村以种植名贵药材西红花而远近闻名,重点发展翠冠梨、有机蔬菜、有机稻、西红花等生态农产品

3、,推进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以点带面,增强特色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仙桥村秉持“建美丽的仙桥村,做幸福的仙桥人”的建设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通过创意、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使广大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来红利与实惠,营造了一个仙桥人舒适的家园,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这里的每个村几乎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

4、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2、突出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了本村历史文化,人文古迹,使美丽示范村建设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6—德清县生态文化馆采用声光电动态沙盘、展版、展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德清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态文化,展馆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分为五馆一厅,即:山之秀、水之清、林之美、田之硕和湖之韵五个主题馆和德之行展望厅;燎原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民国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村落人文色彩与乡土古韵并存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记

5、忆,致力于开发清境文创园、欧洲便捷酒店等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论坛基地、精致西餐、艺术酒店、室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创智、创业特色基地。桐庐县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文物资源品牌。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各县非常注重庙堂、古树、古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我们所到之处,看不到大拆大建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桥、古居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不同程度保留了几十年前群众居住土房子、石头房子,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展示了村庄发展和

6、时代变迁历史,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3、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每村县以上财政投入多数在1200-1500万元左右,加上乡村雄厚的财力支持,建设资金比较充足。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崇明、德清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二是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有力支持。

7、三是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肯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4、建设档次高,管理严格。各县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普遍先后—6—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劳岭村加大了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施了绿化长廊、慢行车道、生态河道、农房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对村庄道路、沿路景观、标识

8、、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改造提升。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差距和问题1、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项目实施衔接还不够紧密。美丽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稍早于省、市规划编制批复下达时间,导致建设规划编制与项目实施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不够紧密。同时,美丽示范村规划要坚持三至五年甚至五至七年才能逐步完成,但个别村在项目第一年实施后,就将《规划》形同虚设,在随后建设中遵循落实不够。2、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省级美丽示范村省、市、县各配套资金100万元,共300万元;市级美丽示范村市、县各配套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