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ID:41147385

大小:5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17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1页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2页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3页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4页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二、规范与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规程》DBJ50-038-200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一8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三、术语大体积混凝土:最小断面任何一个方向尺寸大于0.8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其温差

2、,控制混凝土应力与裂缝开展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以膨胀剂取代部分水泥拌制的具有膨胀性能的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无害裂缝或消除有害裂缝或消除有害裂缝的混凝土。加强带:分块施工改连续整体浇筑混凝土,原伸缩缝、后浇带、施工缝被大膨胀率混凝土取代部分或整体施工原设计需增加混凝土膨胀率的部分。本工程基础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采用了膨胀混凝土,并通过掺加纤维,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四、基本规定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尚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施工方案应对混凝

3、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等相关数据进行验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3、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同时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规定。4、项目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贯彻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实施技术交底及各工序的自检、专检和交接检查。5、承担配合比设计和试配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准备工作1)熟悉图纸,与设

4、计沟通;2)了解混凝土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和允许利用后期强度的龄期;3)了解底板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设计预留的结构缝和后浇带的位置、构造和技术要求;4)了解消除或减少混凝土变形外约束所采取的措施和超长结构一次施工或分块施工所采取的措施;5)了解使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采取的措施。6)现场应准备好备用电源,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抗渗水压加0.2Mpa控制,储备不可过高。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掺合料。粉煤灰应不低

5、于二级,其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当有充分根据时掺合料的掺量可适当调高。3)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20~150mm,坍落度到达现场前不应大于30mm/h,总损失不应大于50mm。4)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掺合性粉料或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280kg/m3。5)根据水泥品种,施工条件和结构使用条件选择外加剂。优选矿渣硅酸盐水泥。6)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之间,最高不超过0.55,用水量宜在170kg/m3左右,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用水量在1

6、80kg/m3左右。7)粗骨料适宜含量为1050~1150kg/m3。1)砂率宜控制在35%~45%之间,,灰砂比宜为1:2~1:2.5。2)混凝土中总含碱活性骨料时限制在3kg/m3以下。10)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3%.1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6~8h之间,混凝土终凝时间应在初凝后2~3h。12)缓凝剂用量不可过高,因在补偿混凝土中可能会减少膨胀率。13)膨胀剂取代水泥用量按结构设计所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及产品说明书并经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量必须充足以满足膨胀率的要求。三、

7、技术要点1、混凝土供应1)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在设施完善严格管理的强制式搅拌站拌制。2)预拌混凝土站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应选用备用搅拌站。3)对预拌混凝土站所使用的膨胀剂,项目部可派专人监督其质量、数量和投料计量;最后复核掺入量应符合要求。4)混凝土浇筑温度宜控制在25℃以内,依照运输情况,计算混凝土的出厂温度和对原材料的温度要求。5)原材料温度调整方案的选择:当气温高于30℃时采用冷却法,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加热法升温。2、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流水作业:a、底板分块施工时,每段工程量按可保证连续施工的混

8、凝土供应能力和预期工期确定。b、流水段划分应体现均衡施工的原则。c、流水段的划分应与设计的结构缝和后浇带相一致,非必要时不再增加施工缝。d、施工流水段长度不宜超过40m。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不宜超过60m,混凝土宜跳仓浇筑。e、超长、超宽一次收缩混凝土可划分区域,各区同向同时相互搭接连续施工。a、加强带衔接面两侧先后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h。2、混凝土的场内运输和布料:a、混凝土泵的位置应邻近浇筑点且便于罐车行走、错车、喂料和退管施工。b、混凝土泵管配置应最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