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43654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7
《高中化学教学科学设计巩固练习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科学设计巩固练习的实践学校:都匀二中学科:化学姓名:罗钊电话:1858512978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各式各样,最终目的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中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先把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忽视知识点的应用,把希望寄托在课后的大量练习中,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的大量的信息而课后的做题中感到很吃力,学生课后负担加重,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例题或习题非常重要,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巩固,通过习题的设计拓展学生思维,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每个知识点当堂理解透彻,学生在应用中及时发现错误,体会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的过程,能通过例题举一反三,实现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要让学生轻松的学,教师轻松的教,提倡高效课堂。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师在努力的灌输给学生知识点,在课堂里努力的记住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后的题里边。结果就是,课堂的教学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把希望寄托在课后学生花大量时间做大量的练习,不仅效果不好,可能导致学生精力不够,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课业繁重,违背新课改的理
3、念。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能高效的掌握好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内不仅重点讲解知识点,并且科学设计相应的典型例题及时巩固,当堂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易错难理解的知识点。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调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现学现用,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因此,对于课堂中的巩固习题的精选尤为重要,应围绕以下几点来设计或选择: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体现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
4、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因此练习题的设计要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精选出相应的习题,教师能通过习题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困难点在哪里。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在运用中对知识点掌握透彻。例如高中化学选修4中的第八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且要掌握溶液的PH的计算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中先给出定义:pH=-lgc(H+)总然后结合KW=c(H+)总·c(OH-)总设计的几个例题都围绕PH的计算,根据PH计算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1、强酸、强碱溶液的pH例1:pH=10的氢氧化钠溶
5、液,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多少? 例2:pH=3的醋酸溶液,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多少? 再进一步掌握强酸与强酸混合的PH计算,让学生理解混合后H+的量不变,等于两溶液中H+浓度加和再除以总体积;2、强酸与强酸混合溶液的pH例3:将等体积的pH=2和pH=4的盐酸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紧接着例4让学生思考强碱与强碱溶液的混合,经过例3的讲解,学生可能会先求两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之和,然后求混合溶液中H+浓度,再根据pH=-lgc(H+)总直接求出混合溶液的PH。学生会忽略强碱溶液中氢离子是由水电离的,混合后水的电离程度会有变化而不能由原溶液的氢离子直接加和,而应
6、该转换成OH—的加和,先求混合溶液的OH—的浓度,根据KW=c(H+)总·c(OH-)总再求氢离子浓度转换成PH。3、强碱与强碱混合溶液的pH 例4:将等体积的pH=10的氢氧化钡溶液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3与例4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在对比中找到方法与知识的本质,把错误的解题方法也呈现出来,分析原因,学习思维得到发展。4、强酸与强碱混合溶液的pH例5:将100ml0.2mol/L的盐酸与100ml0.2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求混合后溶液的pH。在几个相对简单的例题
7、中掌握酸与碱溶液的计算后,增加例题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掌握酸与碱混合溶液的PH的计算,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5个例题的设计目标都是围绕溶液相关的PH的计算,体现针对性。二.分层次设计体现差异性例题的选择与设计要从基础开始,分层次,几个例题之间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的理解能力既要掌握基础又要有所提高,不仅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解题中获得信心,又要让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有兴趣,从例题的解答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分梯度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都有所收获。例题之间循循渐进,层层引入,让层次不同的几个例题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