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34337
大小:170.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7
《东晋门阀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晋门阀制度》以时间为线,氏族为章,讲了影响东晋政局的六个门阀士族,在最后又谈及了门阀制度的终结。整本书的脉络可以说是根据时间顺序,也可以说是根据东晋门阀士族“上位”的家族顺序来写。与通常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同,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间势力强弱有变化,所以王与马之后,还会有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等等的变化。同样,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也并不能轻易地取代皇权,
2、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读过以后让我觉得东晋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么多士族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上位,体会一下掌权的感觉,东晋又是个最坏的年代,哪个士族也没能顺利的一直掌权下去。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这个时代门阀政治的最佳诠释了。以下为对应门阀士族表:在整本书中我重点阅读是的是: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它分为:一、桓温先世的推测二、桓彝事迹杂考三、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四、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五、简文帝遗诏问题五个部分,首先作者在开篇依旧是先考证桓温其人的身世。作者由桓温篡位之后执意只置一庙,庙祭及于父而不
3、及于祖这一点和孙吴的庙制相类比,说明桓温的家族很可能是“孤微发迹”。并且根据比较可靠的《世说人名谱》中桓氏第六世中名讳缺失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推测出第六世可能就是受刑被诛的桓范。并且从桓范的身份,才学,嘉平之狱事件以及桓范的名讳序次多方面考证,更加确定了其推断的合理性。同时又单写一节关于桓范郡望的问题,充分说明了桓范既出谯沛,又被曹爽所敬,所以被嘉平之变牵连也是必然的。 然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桓温的问题,而是从其宗族开始写起,一是考证了桓温的身世,二是也有助理解后来桓氏在门阀政治中的表现。先写桓
4、彝身世,通过其在《名士录》、《群辅录》中没有记载说明了桓彝在西晋并没有令誉。同时作者又通过桓彝的身世和年龄等证据指出了文献中有可能误记的地方(当然作者在整本书中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纠正了很多文献中的问题)。桓彝跻身“八达”志在立功,但由于不受王、马信任而受阻于江北,只能做荒县一令,更说明了其原来位望之低。虽然历史也记载桓彝同“八达”一样使酒放纵,作者并没有根据这一表面现象就认为桓彝已经真的不问世事了,而是结合和桓彝前后的经历,说明了桓彝只是刻意附庸风雅以图以后能跻身于上流,将桓彝这个人物分析的非常透彻
5、。 作者从文献中两处关于桓温的记载中找到关于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都称桓温为“兵”的内容,经过一番考证作者认为“兵”一词在当时是对桓温的的一种蔑视,也说明桓温家族在当时也不受重视。 最后作者指出《条举氏族事件》中所列谯国郡姓中桓氏居其一,就认为桓氏从东晋到唐代一直兴盛是缺乏理由的,因为桓氏家族能够进入东晋门阀政治中也很大程度是机遇使然,再加之上述原因,在魏晋之后就基本已经沉沦。 在后面一节讨论永和政局和人物的问题的时候,作者再次展现了对缺乏文献记载的事件进行考证的功力。在永和时期国家相对比较平静,但
6、是复杂的政治斗争还在继续。而桓温的兴起给建康造成了压力。而这一时期斗争的焦点主要在江州和豫州这一中间地带,但是《晋书》中对于王羲之、徐宁、桓云等人出刺江州的记载都缺乏具体年份,作者利用了几件大事进行了推断,庾亮之死、王允之之死、桓云母死。这些大事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记载,并且和作者想要分析的人物有一定关联,而后作者从这些人物的政治立场、人物关系以及这些大事时间关系推断出前后继任江州的人物分别为王羲之、徐宁,从而出永和时期桓氏并没有能够把控江州的结论。同时就豫州来说桓温并没有在谢万被废后立即取得豫州,只到
7、太和四年才入手,综合以上两点能够看出自永和元年到太和四年的二十五年中,桓温向下游发展也是受到很大阻力的。最后,作者也把这种势均力敌的政治格局作为永和时期安定局面的一条原因。(感觉作者每段的分析含金量都很大,每条材料都用尽用,逻辑严密让人佩服) 然后作者讲到了桓温的三次北伐,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作者认为桓温只是做出姿态,从而消耗东晋内部其他士族的力量,而第三次北伐桓温在外虽败,但是对内却取得了内部斗争的胜利,控制了中枢。 作者对桓温本人的评价不同于大部分学者从民族斗争的角度出发,褒奖桓温北伐业绩的态度
8、,而是认为桓温实质上是以北伐为手段,增进威望和实力用于篡位。我觉得这种观点是更加中肯的。联系当时北方民族势力不断兴起的背景来看,这种北伐的成果是难以被巩固的,对于东晋的稳固也是没有长远意义的。所以深入阅读了桓温系列问题后我反思到,自秦汉帝国建立以降,中国政治之发展,即进入一皇权政治之格局之中。在此格局下,“不但宗族力量处在皇权控制之下,而且一切其他社会力量都处在皇权控制之下,不可能与皇权平行,更不可能超越皇权。甚至东汉宦官外戚擅权,也只能视为专制皇权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