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ID:4113268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8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_第1页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_第2页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_第3页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摘要】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学术界在认识上并未形成统一。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对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变化作了双重考察,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国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下的市场理论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逻辑递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厘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理论,回顾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论述了市场的起源:根本上起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市场自从出现之后就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

3、被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学术界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论。  19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理论相继出现了自由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这四种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完全主导作用。亚当・斯密把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强调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市场调节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切矛

4、盾和问题。马歇尔以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把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费用理论和供求理论融合在一起,从局部均衡的角度论证了自由市场价格的形成,提出均衡价格理论。  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他主张市场自发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国家干预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出发,否定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调节自动实现经济均衡等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命题,从而打破了传统经济学鼓吹的市场调节无所不能的神话。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的存在,会导

5、致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应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主张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承认现实中存在着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国家只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干预。哈耶克反对计划经济,推崇市场的自发调节。他既不支持货币政策,也不支持财政政策,他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弗里德曼的经济政策的基调是:自由放任,辅之以国家干预。国家需要采取的唯一措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余的全部交给市场。这既能降低通货

6、膨胀,降低失业率,也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市场失灵论学者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单纯依靠市场不但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西方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遵循了西方主流学派的观点,是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成果。  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1956―1978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

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的萌芽。  1956年底,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同时强调:“商品生产,要看它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生产。”不久,他又强调重视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1962年,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实质上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

8、期间,关于市场经济的探索未能继续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措施也未能真正实施。但这些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  2、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初步建立(1978―1992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引入市场经济,开始实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摘要】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学术界在认识上并未形成统一。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对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变化作了双重考察,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国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下的市场理论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逻辑递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厘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理论,回顾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论述了市场的起源:根本上起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市场自从出现之后就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

3、被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学术界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论。  19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理论相继出现了自由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这四种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完全主导作用。亚当・斯密把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强调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市场调节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切矛

4、盾和问题。马歇尔以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把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费用理论和供求理论融合在一起,从局部均衡的角度论证了自由市场价格的形成,提出均衡价格理论。  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他主张市场自发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国家干预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出发,否定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调节自动实现经济均衡等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命题,从而打破了传统经济学鼓吹的市场调节无所不能的神话。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的存在,会导

5、致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应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主张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承认现实中存在着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国家只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干预。哈耶克反对计划经济,推崇市场的自发调节。他既不支持货币政策,也不支持财政政策,他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弗里德曼的经济政策的基调是:自由放任,辅之以国家干预。国家需要采取的唯一措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余的全部交给市场。这既能降低通货

6、膨胀,降低失业率,也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市场失灵论学者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单纯依靠市场不但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西方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遵循了西方主流学派的观点,是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成果。  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1956―1978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

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的萌芽。  1956年底,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同时强调:“商品生产,要看它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生产。”不久,他又强调重视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1962年,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实质上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

8、期间,关于市场经济的探索未能继续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措施也未能真正实施。但这些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  2、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初步建立(1978―1992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引入市场经济,开始实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