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

ID:41127331

大小:159.99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17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阅读理解一、1.答案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解析 A.对三孬的性格特征评价不当,三孬并没有“搬弄是非”,而是陈述实情。B.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性格特征在这些细节中并没有体现。D.说麻婶的女儿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概括不当,麻婶的女儿主动还钱给马兰花是因为心地善良、有责任心。2.答案 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

2、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解析 文章的情节就是围绕借款展开的,借款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走向,马兰花一家为此冲突迭起。因此,由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是小说的明线索;还款过程集中在结尾麻婶女儿的来信中,是暗线索。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方面考虑作答。3.答案 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3、解析 马兰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追寻她的行踪,找出她的言行,即可概括、归纳她的性格特征。4.答案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解析 小说中马兰花流泪,是在情节的不同阶段,基于特定的情境

4、、心理发生的,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从所在的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次流泪是丈夫对马兰花的行为不理解,并做出了将菜篓子踢翻的过分举动时,马兰花面对丈夫的指责,内心虽满是委屈,但隐忍不发。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这是对丈夫不通情达理的气愤不满。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这泪水有对麻婶借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二、5.答案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 A.说法不准确,因为海英的做法有

5、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C.“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守秘密的”无中生有,“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6.答案 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

6、理,揭开事情的真相。(每点2分)解析 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我”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入手,看看这一人物对情节、主人公的作用。7.答案 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解析 小说全篇都是围绕着海英和玉莹

7、的言行而展开对比的,分析时要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再进行概括。8.答案 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①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②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③“隐瞒”贯穿了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二:以“真相大白”为题好。①“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②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

8、题。③“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主题才得以彰显。而用“隐瞒”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明确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