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

ID:41124481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7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二.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隋唐时期音乐革新的产物,即为燕乐(俗乐)相配的歌词。(2)词又名曲子词、曲子、长短句、诗余,乐府。(3)词按字数划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4)词一般要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一段称为“一片”或“一阕”。第一段,又称“上片”“上阕”“前阕”第二段,又称“下片”“过片”“下阕”“后阕”。(5)《沁园春》: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汉代

2、张先词,原属婉约词,但因读起来沉郁,故多为豪放派所用。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下片各13句,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引领以下诸句。2.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沁园春·长沙》上阕首句“独立寒秋”,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感受着凝重、寥廓的秋日气息,不由生出苍凉、萧瑟之感。但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

3、高飞,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争求自由。感情一变而为热烈与喜悦,思想则升华为它升华为对世事、人生的执著探询和求索。作者思虑遥远,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闪射出哲人睿智的光辉。随着上阕的结束,深沉的哲理思索告一段落。旧地重游的词人,情不自禁回忆起青年时代在此求索并开展革命斗争的往事。词人以“恰”为转机,一口气喷发出六个四字短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愈来愈雄浑,终于迸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强

4、音:“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内容加重,冲力巨大,问得潇洒,举重若轻。革命狂澜的掀动者的英伟形象,则正凸现在这结尾句的一问之中!《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诗人。1929年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但他感到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因而产生了“人生易老”的感慨。他的革命精神依然昂扬,年年的重阳如期而至,今天又是重阳,上杭的野外黄

5、花竞开,诗人感受到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上杭是红四军战胜攻取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有重阳赏菊的情趣,更有庆贺胜利的意味,说明他对革命胜利的感情还是热烈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它“胜似春光”,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寥廓江天万里霜”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三.教学难点:把握词中的感情脉络,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与革命的豪情。《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在上阕通过那“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

6、日风光的描绘,歌颂了犹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即谁来主宰中国革命运动的重大问题。在下阕中则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回顾,以设问收束,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激励战友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

7、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诗人缘情写景,因情而择形象,因情而创意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所以,只有伟大的心胸,才能和自然风光的壮观交融成为一体,只有豪情万丈与信心百倍,诗人的笔下才会出现壮丽的秋天的形象。【模拟试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

8、,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C.指点江山,激扬(激浊扬清的)文字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游泳),浪遏飞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