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19826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6
《对讲机原理使用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对讲机一、对讲机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和现在电子技术。1、发射部分: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经过缓冲放大,激励放大、功放,产生额定的射频功率,经过天线低通滤波器,抑制谐波成分,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2、接收部分:接收部分为二次变频超外差方式,从天线输入的信号经过收发转换电路和带通滤波器后进行射频放大,在经过带通滤波器,进入一混频,将来自射频的放大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第一本振信号在第一混频器处混频并生成第一中频信号。第一中频信号通过晶体滤波器进一步消除邻道的杂波信号
2、。滤波后的第一中频信号进入中频处理芯片,与第二本振信号再次混频生成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通过一个陶瓷滤波器滤除无用杂散信号后,被放大和鉴频,产生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带通滤波器、去加重等电路,进入音量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扬声器,得到人们所需的信息。3、调制信号及调制电路:人的话音通过麦克风转换成音频的电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预加重电路及带通滤波器进入压控振荡器直接进行调制。4、信令处理:CPU产生CTCSS/DTCSS信号经过放大调整,进入压控振荡器进行调制。接收鉴频后得到的低频信号,一部分经过放大和亚音
3、频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整形,进入CPU,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将其结果控制音频功放和扬声器的输出。即如果与预置值相同,则打开扬声器,若不同,则关闭扬声器。对讲机使用方法注意事项5 正确使用对讲机 1、不能仅抓住天线或外接麦克风线直接将对讲机提起。 2、用无绒布来擦拭电池的接头以除去灰尘,油污或其它物质以保证电路良好连接。 3、当不使用外接耳麦时要盖好防尘盖,不可用纸或其它杂物封堵耳麦孔。 4、不能使用酒精、喷雾剂或石油产品等化学制品擦试机身(可能有害并损坏对讲机机壳和盖板)。 5、正常待机时,不要按
4、发射键(PTT)。 6、不要在无屏蔽的靠近雷管或易爆区域内使用对讲机。 7、使用时话筒离嘴2.5-5厘米,天线与头或身体保持至少2.5-5厘米以上。 8、电池应正常充电,电量不足时,不要使用对讲机。 9、对讲机发生故障时,不要自行拆装。 10、拆装电池时,一定要先关机。 11、对讲时,讲话一定要简短明了,避免长时间发射。 12、对讲机进水后,立即关机并拆除电池,尽快送修。 13、无天线时严禁使用,以防过早烧毁功放以及其他元件 注意事项 一:对讲机天线采用铜芯制作并用橡皮包
5、住,操作时切勿使用脱皮或损坏的天线,以免被灼伤;在没有天线的情况下使用不仅效果差而且容易损坏机器。 二:本次对讲机采用KNB-26L锂离子电池,与KSC-30智能充电器配合使用速度快、待机时间长,且不带记忆,随时可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〇不要拆开电池 〇不要将电池短路 〇不要将电池投入火中 〇不要在危险环境中更换电池 〇不要在危险环境中对电池充电 特别指出:在预计长时间不使用对讲机时要把机器、电池分开存放,保持每隔10-15天对电池充一次电,以确保电池寿命且能正常使用,有些电池存放时间长
6、接触点会氧化,产生污物,所以要保持触点整洁以防接触不良。 三:本次对讲机采用KSC-30智能型充电器,充电时应尽量放在通风干燥处,切勿在潮湿或灰尘多的地方进行充电,以免影响寿命;充电时应把对讲机与充电器槽对槽以防接触不良;充电开始时灯闪烁,几秒钟后亮红灯并充电,充完电后灯灭掉,充电已完成;不用时应把充电器放回包装盒内存放,以免受潮受湿短路或烧坏机器。5对讲机选购指南及对讲机应用范围解说5对讲机选购指南及对讲机应用范围解说对讲机,对于许多人来讲,这个词并不陌生。听过,也许也用过。 但,真正深入去接触过的人并不多。原先使用
7、过的,大部份都是在单位或公司使用过,但如果要你现在马上去市场里来选购对讲机,你可能心里就没底了,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对讲机,你不是很明白。你可能只知道,你想用这些对讲机来做什么用途,用在什么地方。但却不明白,到底有哪些对讲机能符合你的使用要求。其实只要具备了你工作场所以及工作范围这些条件,就已经足够了,有经验的的销售人员会依据你所描述的情况为你推荐一系列合适你用的对讲机,正所谓,买的不如卖的精嘛,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足可以为你推荐到名符其实的对讲机产品,当然,仅限于有优质服务理念的销售人员 下面就由粤为通信
8、为大家讲解一些常规的对讲机选购技巧: 目前市面上的对讲通讯设备主要分类为手持对讲机,车载对讲机以及中继台这三种类别。这其中又以手持对讲机的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那么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持对讲机的具体情况。 手持对讲机,从功率上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