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18819
大小:14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16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行管专业)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P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P3)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
2、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P4)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P4)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含义 (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0-12)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即神权政治观。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
3、治观。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2-14)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本书认为:政治是人们
4、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P14)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P14)(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
5、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二、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对政治学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是什么?代表性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种:(P18-19) (1)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 (2)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3)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
6、事的研究; (4)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涵盖最为广泛的定义。 我们认为,既然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那么,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三、政治学的知识体系(P21-22) 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
7、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如民主、自由、正义、平等等观念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政治科学研究: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政治学在中西方的发展脉络;2、掌握中西方政治学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3、在一般理解行为主义革命意义的基础上,认识政治研究科学化的局限性。内容要点:本章概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分别介绍政治学研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政治研究的结构性特
8、点,并在阐述政治研究走向多元化的同进,集中分析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化倾向的意义和局限性。第一节政治研究在中国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P34)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