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10451
大小:1.02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8-16
《人版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难题组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05月06日牛顿运动定律难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2.如图所示,AB为光滑竖直杆,ACB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形直轨道,C处有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不损失机械能).套在AB杆上
2、的小球自A点静止释放,分别沿AB轨道和ACB轨道运动,如果沿ACB轨道运动的时间是沿AB轨道运动时间的1.5倍,则BA与CA的夹角为( )A.30°B.45°C.53°D.60°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Word完美格式..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
3、,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一辆平板车A,.车上有两个小滑块B和C,A、B、C三者的质量分别是3m、2m、m.B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C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开始时B、C分别从车板的左、右两端同时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o相向滑行.已知滑块B、C最后都没有脱离平板车,则车的最终速度v车是( )A..B.C.D.v车=05.如图所示,两上下底面平行的滑块重叠在一起,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则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4、 )A.等于零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μ1mgcosθD.大小等于μ2mgcosθ6.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B.AB段的运动时间小于AC段的运动时间C.将加速至C匀速至E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大Word完美格式..7.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
5、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B.C.D.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B.C.D.3μmg9.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6、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一定减小B.若粘在a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D.若粘在c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增大Word完美格式..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m.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
7、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是( )A.fmB.fmC.fmD.fm11.如图所示,三个质量不等的木块M、N、Q间用两根水平细线a、b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向右拉Q,使它们共同向右运动.这时细线a、b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a、Tb.若在第2个木块N上再放一个小木块P,仍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Q,使四个木块共同向右运动(P、N间无相对滑动),这时细线a、b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a′、T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a<Ta′,Tb>Tb′B.Ta>Ta′,Tb<Tb′C.Ta<Ta′,Tb<Tb′D.Ta>Ta′,Tb>
8、Tb′ 二.填空题(共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