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一、【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2.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二、【重点难点】1.熟练地背诵本篇文言文。2.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这里的铭是“激励、警戒自己的文字”的意思。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它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
2、室作“铭”的。合作探究(一)初步探知1.文体和作者简介《陋室铭》的体裁是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补充其特点: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韵的。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刘梦得全集》,2.背景介绍相传,当时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官。按规定,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
3、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3.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德馨(xīn) )调(tiao)素琴 鸿儒(rú
4、) 案牍(dú)4.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5.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
5、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④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犹乱。)⑤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二)整体感知1.译一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
6、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文本探究思考1、文章开头以山水比喻什么,仙、龙比喻什么,作用是什么?用类比的手法以“山、水”来比“室”;以“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以“仙、龙”来比“德”;以“名”和“灵”来比“馨”。从而引出主旨句。2、品读中间八句,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脱俗3、作者明明称赞他的陋室,为什么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
7、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是画龙点睛之笔。抒发自己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志趣。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6.“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四)深层感悟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章
8、借写“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