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

ID:41081187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_第1页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_第2页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_第3页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人总结的小儿科临床经验东春杏菀应用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小儿外感发热系指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疬之气等外邪感染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若风寒湿外袭,腠理为束,寒气外凝,阳气内郁,不能宣泄,正邪相搏,搏于卫则恶寒,搏于营则发热。故见恶寒、发热;暑热燥气,其性炎热,为阳邪,最易耗气伤阴,气伤则正虚,阴损则阳亢,阳亢则热作。症状有壮热、口渴、脉洪、汗多等症。另有疫疬之气,不同于六淫,它是指传染病的一种致病原因。临床常见的痄腮、疫疬、白喉、烂喉痧、霍乱、瘟疫等都属于疫疬病的范畴,这些疾病,都有发热症状的出现。辩证论治的方法和注意要点1察病详于

2、舌苔  舌为心之苗窍,最能反映正邪盛衰状态,故患儿一伸舌,病情即显八九。察舌有三不,即哭闹甚者不察,刚进食时不察,不宜反复久察。因小儿肌肤薄嫩,气血疾利,以上情况皆可致舌象变化。宜在平静状态下,动作迅速,以第1次观察结果为准。小儿外感发热,病多以邪实为主,大体舌苔之色泽反映邪的性质,厚薄反映邪的深浅,涨落反映邪的进退。然苔白未必属寒,白而干者亦热也,苔薄未必邪浅,薄而见底者已是阴伤,苔涨未必邪进,涨如松糕者湿将去也,故宜明辨。  2辨邪分清主次  首先要辨清所有病邪。小儿外感发热,单纯一邪为患者少见,常见数邪合而为犯。有二邪相合者,如风寒、风热、湿热、热毒、暑湿、寒包火

3、等;有三邪相合者,如风寒湿、风痰热等,甚至有风湿暑痰疫五邪相合者(暑温病),都要-一辨清,莫使遗漏。有时病史不能直接反映诸邪,易造成错觉。如症见感冒之后,先有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继而腹胀纳少,便干口臭,舌红苔腻,似表热入里之胃热证,其实是外感风热之后,使肺气闭郁、大肠积滞,致食积、湿滞、热生,如察不明则食积漏矣!  其次要辨明主邪次邪。诸邪合犯,可有一邪为主。其中起决定作用,左右其它诸邪,影响疾病发展转归者即为主邪。此邪可以携其它邪为患,如风邪,携寒、热邪而成风寒、风热。可以在病程中出现,而导致其它病邪结而不解,如上症食积。有隐而不现者,如夏季感冒,发热身重、口渴纳少、

4、汗出不解、苔腻脉洪者,患儿并无明显受热中暑史,因病在夏季,暑多夹湿,暑为主邪。辨证时只有分清邪之主次,才可抓住治病的钥匙。  3治法重在分解  小儿外感发热,其邪合而为患,故治必分之。意即分解主邪,使次邪孤立。其法之妙,在于重点攻击主邪,主邪去,则其它诸邪随之而解。此法古已有之,清•叶天士治湿温病,倡导分利湿热,“使湿与热孤”,则湿去热亦解。在临床上,风寒、风热之表证以疏风为主,通过疏风使腠理开泄,寒热亦随之而散;风热毒结于喉致乳蛾肿痛,解毒为先,毒去则热散肿消;前述之食积湿滞热生之证,理当消导为主,积化则湿消热退。故分解的关键,在于辨证时要找准主邪,然后以重药攻之,必

5、然有抽丝之效。4  4遣药功于迅猛  小儿之体,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其外感发热一证,邪实为主,故治当求速,不可令邪气留恋,招致传变。今主邪已明,以猛药攻之,其去必速。组方以分解主邪之药为君重用,余臣药佐使,宜精良简洁,使主次分明而无拖泥带水。如疏风之剂,用荆芥、薄荷;解毒之剂,用青黛、黄芩;利湿有竹叶、滑石;消导有神曲、莱菔子。若是疫疠之毒,则非安官牛黄丸、至宝丹等峻猛之剂不解。一般剂量为常量的1.25-1.5倍,不怕伤正。其理有三:小儿脏气清灵,容易康复;若是邪盛,其伤正当比药速,攻邪即扶了正;中病即止,邪去即要着手调理脾胃。所以重药分解主邪,可放胆用之。  5善后勿

6、忘脾胃  重药攻邪,伤正在所难免。且小儿之体,脾常不足,易受邪实所伤,热病之后,常见气阴受伤,脾胃虚弱,故善后还宜小心调理脾胃,恢复气阴,以求全效。调理之法,总在扶脾气和养胃阴。一般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玉竹、麦芽等;若湿热病后期,则用扁豆、白术、太子参、粳米、神曲等;胃纳差者以异功散,汗多者以玉屏风散,面色苍白者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川芎等。  伤风发热  小儿腠理不密,表卫不固,外感风寒,风伤于卫,寒伤于营,风寒阻闭肌腠,卫阳被遏,营气不和,且肺和皮毛,表卫受邪,肺气则失宣,故临床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寒、喷嚏、流涕、咳嗽、脉象浮、舌苔薄白、指纹浮红。夫小儿为“

7、纯阳之体”,最易化热。故伤风虽有风寒、风热之分,但风寒失治、误治迅即化热而为风热。因此治疗小儿伤风发热,应以辛凉解表为主。施用祛风汤:生石膏30g,双花10g,薄菏6g,杏仁10g,连翘10g,蝉衣6g,一枝黄花10g,钩藤5g、青黛3g、莱服子3g。水煎服。流清涕者去银花、连召、薄荷,加荆介3g、防风3g  本方是以辛凉药为主的一个方剂,主要治疗小儿风热发热。方中生石膏味辛甘,其性寒。辛主散,入肺胃,走肌表而解肌退热,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喘;双花、青黛、连翘、薄荷清热解表;杏仁宣肺止咳,蝉衣、钩藤疏风清热,镇惊安神。因小儿伤风最易夹痰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