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

ID:41062746

大小:456.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

2、【创设情境】话题“如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会带上什么?如果只容许你带一样呢?”自然引入学习。【启发思考】1.我带着她的眼睛都看到了什么?2.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自主或小组探究】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找出课文中中照应的文字。【协作交流】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提高】文章记叙了一位地心领航员姑娘与“我”度假时的种种表现及所受的不幸遭遇,赞美了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赞美了那位地心领航员姑娘的勇敢、坚强、乐观、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

3、第一人”的刘慈欣先生的大作。这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全文通过富有奇特功能的传感眼镜,将“我”与远在失事后身处地心的地航船领航员小姑娘连接了起来,将现实中看起来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虚构了出来。本文想像奇特,构思巧妙,作品中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复述故事。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姑娘崇

4、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复述故事。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教学难点】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会带上什么?如果只容许你带一样呢?二、走进作者1.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

5、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文体介绍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文笔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三、整体感知1.质疑:(1)谁带上她的眼睛?(2)她是

6、谁?(3)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4)带上她的眼睛去干什么?2.作者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四、自主学习,重点研读1.我带着她的眼睛都看到了什么?2.思考:(1)文中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2)她的心态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身陷绝境却如此平静,请问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齐声(朗读第45、45两个自然段),3.总结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①强烈的敬业精神;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7、;③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点拨:五、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2.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伏笔的地方,并找出文中照应的文字: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伏笔:“热,热得像——地狱。”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

8、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