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3343
大小:8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5
《降水排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降水排水施工方案一、概述本方案修水县九龙国际农贸城17#楼人防地下室的专项降排水方案。正值雨季,能否保证管道施工进度和质量,降水排水是最重要的一环,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施工,是该工程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施工验收规范1.厂区给排水地下管道设计说明;2.厂区给排水管道布置图:1067-30-60-381-4900-012、013、014、016、017、018、019、020、021;3.施工现场条件和实地勘察的实际情况;4.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报告中水文条件;5.根据GB50268-9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关
2、于管沟降水条件的技术要求;三、总体原则根据现场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在施工前4天降水井开始对施工区域内进行降水,以保证管沟开槽时,地下水位在管沟沟底0.5~1m的的范围内,施工期间,降水井不停抽水,保证地下水位维持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至区域施工完毕后降水完毕。如遇雨天,则随时用水泵排水,保证场地内无积水。四、降水施工的工艺流程降水井位的确定挖井位的沟槽钻孔下管安装水泵降水...五、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准备:1.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审查图纸中相关内容,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交底,根据现场的施工布局合理安排组织施工。1.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施工
3、用钢筋、成品及设备的购置计划,并进行工料分析。1.3根据管道的坐标、布置情况,确定管沟降水井点位置,经相关单位认可后,进行施工。降水井井位布置平面图见附表。2.生产准备:根据现场情况,安排施工人员、各种材料及机具的进场,进场时间初步定为7月7日。3.现场准备:3.1现场管线开槽位置确定,具备降水施工的条件。3.2施工用电:从现场的临时施工总电源中引入,在降水区内设一施工电源箱。3.3施工用水:从现场的临时生活水引入临时水源,供施工用。六、降水施工:1.厂区内临时排水系统的建立:在施工的厂区内用挖掘机开一条排水明沟,沟底宽为1.2米,深为1米,放坡为1:0.5。人工
4、修整明沟,沟内全部铺设聚氯乙烯塑料大棚膜,进行防渗处理。当排水明沟遇厂区内的临时路时,需埋设DN800的钢管过路,管底与沟底平齐,排水明沟坡降为3‰,坡向排水总站。2.降水井的施工:...2.1降水的范围: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现场的地下水位为现地面以下1.2米,现场的地面标高为3.7m左右,即管沟挖深在绝对标高为2.5m时为地下水位线,又根据现场的多方因素考虑,当管网开工后,临时排水系统建立后,厂区内的地表水位将会有所下降等因素,又因砼管等管线基础施工时的对地下水位技术要求为槽底0.5m以下为宜,将降水的范围确定在绝对标高为2.0m上,即当管沟挖深超过绝对标高2.
5、0m以下时,即需采用降水井降水的方法进行施工。2.2考虑到地下管道在雨季施工,为了保证排水沟的正常工作,应准备8寸水泵一台。2.3井位的布置:采用单排井点,井点布置在路边上,距离坑壁大于1~1.5m的范围内。井点间距20~25米,井数量为121个。2.4降水井的构造:井孔:采用钻井机钻孔,直径为Φ400mm,深度为18m,在17、19区,深度超过6米的管线附近,降水井深为20米。填砂:当滤管下入井孔内后在其两侧填入中粗砂。2寸潜水泵:在滤管内放入2寸潜水泵一台,进行降水排水。排水全部引至现场的明沟内。2.5井位回填:当管道安装全部完毕后,停止降水,井位全部回填沙砾
6、。2.6排水总站借用工程公司的总站,加设一台8寸抽水泵,排至厂区地下排水管网。3雨水排水施工...3.1在13、14、17、18、20、21区六个区内的低点各设一个长3米宽3米深1.5米的集水坑,每个集水坑设两台3寸的水泵,随时将雨水排至排水明沟,以保证现场内没有积水。3.2管沟开挖后,在管沟的一侧挖一条宽600mm深500mm的排水沟,在最低点设一个深1.5米的集水坑,每个集水坑内设一台2寸的水泵,以保证及时将沟内雨水排至地上明沟内。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一)安全生产1.承诺(1)项目部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施工所在地的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项目部的健康
7、、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以及业主提出的相关要求。(2)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必要的资源保证。(3)关心员工健康和安全,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4)营造良好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水平。(5)指定项目部各级安全监督,加强项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减少和避免人员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6)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安全方针以人为本、遵章守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8、建设绿色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