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

ID:41014762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3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_第1页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_第2页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_第3页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_第4页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亚芳的研修活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作坊对中小学数学有效衔接实施活动研修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顾亚芳活动主题:如何让中小数学衔接更有效?一、选择该主题的原因: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跨进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但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一些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学生、家长的苦恼.在这个转折关头,如何做到小学到中学数学学习的自如衔接,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二、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我们中小学教师教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

2、内容方面.小学的数学知识少、内容浅、难度低、知识面窄.教材的坡度缓,直观性强,易于模仿掌握.而初中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宽,比较抽象,也触及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逻辑推理、较复杂的空间立体图形等,教材还突出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些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一下子转过弯来,理解并掌握教材,决非易事.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数和分数的有关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知识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

3、.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72.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小学数学周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对难点、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学生可以反复的练习,从而各个击破,效果极佳.甚至有的小学生老师对学生是一步一步“护着走,甚至抱着走,嚼着喂”,以至于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数学周课时少,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多,且运用灵活,难度大,教学进度快,无法反复讲练.教师只是通过设问、设导、设陷、设变进行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并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灵

4、活,注重对知识运用的归纳和总结,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初中生由老师引路,学生自己走路。3.学生的思维方式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依赖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图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这些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4.中、

5、小学老师交流与沟通方面.中小学教学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目标,很少有中学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数学老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常是“望数兴叹”,他们只会列方程解,而不会用算术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过来.”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也很少去想怎样把现在和以后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总认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

6、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提问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怎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三、基本原则: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反思—再实践—再认识—反思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2.全员性:区育才中学和通州小学所有数学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数学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3.互动性: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议课、评课、上课等方式营造研讨探究平台,构建网络平台,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7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眼于“衔

7、接”的主要教学改进措施与教学策略是:1.加强计算基本功训练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数值计算基本功的期望,第一是计算准确;第二是计算熟练,这样便于将注意力投向数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综观整个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过程,口算和笔算,必然要从学习的主要对象退居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时,数值计算充其量是一种工具,只要结果准确即可,很少再去顾及算法与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计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各展所能,想到几种算法就交流几种算法。但经过练习巩固最终保留下来的,就应当是比较实用的算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