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

ID:40961779

大小:8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2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_第1页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_第2页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_第3页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_第4页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床学 袁见奇 第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成矿作用总论主要内容:    一、元素的分布与成矿的关系    二、元素迁移富集与成矿    三、成矿作用分类与矿床成因分类    四、思考题3.1 元素的分布与成矿的关系   矿床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近期的一些研究认为,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自下地幔及核-幔边界附近的地幔流体,但是主要成矿物质还是来自地壳和上地幔。成矿元素在地壳、地幔以及地壳内不同岩石中的丰度是不同的,了解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的基本关系对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和矿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的丰度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元

2、素的克拉克值:是指某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即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一)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分布有如下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不同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丰度差异很大。如O、Si、Al、Fe、Ca、Na、Mg七种元素占地壳的99.4%,在上地幔中占99.11%,其余85种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丰度的总和均低于1%。在上述7种元素中O在地壳和地幔中的丰度分别约为K的27倍和186倍(据李彤,1976)。  2、一些成矿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丰度差异很大。  如铁族元素(Fe、C

3、r、Co、Ni)、铂族元素(Pt、Ru、Rh、Pd、Os、Ir)和Mg在上地幔中的丰度约为相应元素克拉克值的几倍至十几倍。相反,地壳中稀有元素(Li、Be、Nb、Ta)、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U、Th、Ra)的克拉克值是在上地幔丰度的几倍至十几倍;挥发组分(S、P、F、Cl、B)的克拉克值是其上地幔丰度的2-4倍。  3、同种成矿元素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丰度差异很大  一些元素在一些岩石中丰度较大,而另一些岩石中则可能很小。  如Cr、Ni、Mg、Fe、Co、PGE等元素在超基性岩中的丰度最大;V、Ti、Cu、Zn、S

4、b、Mo等元素在基性岩中的丰度最大;U、Th、Li、Be、Nb、Ta、W、Sn、Pb等元素在酸性岩中的丰度最大;S、B、C、Hg、Sn、Mo、Pb、W、Cu、Zn等元素在沉积岩中的丰度也很大。 (二)元素丰度与成矿的关系      地质体中元素的丰度与成矿的关系大致表现如下:    1、地质体中元素的丰度与成矿往往有密切的相关性,即元素丰度高的地质体具有这些高丰度元素成矿的物质基础,易于成矿。从地壳、地幔等最大地质单元到局部地质体中这一规律均有体现,例如,地壳中克拉克值大的元素易成矿、易成规模大的矿床。以Fe为例,F

5、e的克拉克值很大,所以铁的矿床类型很多,而且储量常可达数亿吨至百亿吨以上;Au的克拉克值很低(4x10-7),虽然也可形成矿床,大储量达百吨以上者极为少见。如前所述,Cr、Ni、Co、PGE等元素在超基性岩中的丰度最大,所以这些元素最易在幔源的基性-超基性岩中成矿;Li、Be、Nb、Ta、W、Sn等元素在酸性岩中的丰度最大,因而上述元素矿床的形成常与花岗岩有关。相反,Li、Be、Nb、Ta、W、Sn等元素的矿床一般不会产于丰度很低的基性、超基性岩中,而原生铬铁矿矿床一般仅产于丰度高的超基性岩中。    2、地质体与成

6、矿的关系并不完全取决于其中元素的丰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Sb的克拉克值为0.00006可形成10万吨以上的大矿床;相反,Ga的克拉克值为0.0018却很少形成独立的矿床,这是由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决定的,一些元素易于富集成矿(如Au、Sb等),而(如Ga等)分散元素则不易富集成矿。另外还与元素在地质体中的赋存状态有关,如果某种元素在地质体中不易活化迁移和再富集,则该元素虽有较高的丰度但还是不易成矿。 3.2 元素迁移富集与成矿   浓度克拉克值: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即地质体

7、中某元素的丰度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丰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中该值>1表示相应元素在该地质体内集中,<1则表示分散。  浓度系数:为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显然,浓度系数表示地壳中元素成矿时必须达到的最低富集程度。  例如,Cr的浓度系数为274,即要形成铬的矿床就必须富集到其克拉克值的274倍以上,Cr在丰度最高的超基性岩中浓度克拉克值达20已显示强烈集中,然而距构成矿体还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元素迁移是新矿床的形成和老矿床破坏的前提,矿床的形成是元素富集的结果。影响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8、内因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外因即环境温度、压力、PH、Eh及流体成分和动力等条件的变化。  (一)元素迁移方式  元素迁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大致归纳如下4种:  1、以熔融状态迁移,如幔源岩浆中的Cr、Ni、Cu、Co、PGE等元素。  2、以溶液状态迁移,如地下热液中的Au、Ag、Cu、Pb、Zn、W、Sn、Mo等元素。地表水中的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