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5042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训练如何超越技巧层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朗读训练如何超越技巧层面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并非只是清晰、大声地把课文念出来,而是要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读。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半多的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足以说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
2、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各种文本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指导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然而当今的语文课堂,朗读训练过分侧重于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经常提示学生诸如“美美地读”、“读出气愤”、“读得慢一些”等,这样从表面上看,似乎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但静下心来一想,却又觉得这其中似乎多了一些机械和生硬,少了一些生机与活力,甚至有做作之感。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固定的朗读模式:遇到“快”字就快读,遇到“慢”字就慢读……再加上简单的轻重变化。这样千篇一律地朗读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学生不深入理解课文,始终游离于文本之外。那么,朗读训练如何
3、超越技巧层面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范读与激情兼顾,引发情感共鸣。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憾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小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内容,对一些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教师有必要作一定的示范,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让教师动之以情地范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能力和丰富敏锐的感受力。请看《卧薪尝胆》教学片断: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看看你能从中
4、听出些什么。(来到了吴国,勾践夫妇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生1:我听出了勾践夫妇在吴国的生活很艰苦,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石头房。生2:我听出了勾践夫妇劳动很辛苦,他们为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生3:我听出了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国王和王后啊!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到其中的艰辛与屈辱呢?试试看。老师并没有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朗读技巧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倾听老师的朗读中体验到了勾践夫妇那三年奴仆生活的艰辛与屈辱。这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不但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中,
5、越王勾践那种忍辱负重的精神气质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引读与对话穿插,润物做到细无声。一位青年教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田忌赛马》:师:田忌转败为胜是孙膑想的办法,看来孙膑真是不简单。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明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马上找出了孙膑说的四句话。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孙膑的话,把这四句话出示在大屏幕上,设计了以下导语,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朗读。)师:(情绪饱满地)事实向我们证实,孙膑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看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后,对垂头
6、丧气的田忌说——生:(读第一句)“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学生们读出了当朋友失意时孙膑话里热情鼓励的语气。)师:(紧接着,提高嗓音)当田忌听了此话,以为孙膑是在挖苦他时,孙膑说——生:(读第二句)“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学生们读得很诚恳)师:(慷慨激昂地)当田忌疑惑不解时,孙膑说——生:(读第三句)“一匹也不用换。”(学生们都摇了摇头,否定了田忌的想法,而且语气很坚决。)师:当田忌还是不信任时,犹豫不决时,孙膑坚决地说——生:(读第四句)“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学生读得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师:多么胸有成
7、竹,多么聪明的孙膑啊!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老师没有说一句该如何读的话,但学生的朗读却非常到位,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巧妙的引导能让学生很快入情。本教例的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没有教学生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文章,而是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是细腻的、丰满的,这就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边听边感悟,思绪与情感随教师的语调、语气、语态的变化而变化,融入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体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因此朗读时就会以声解义,
8、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老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