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ID:40913203

大小:2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0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1页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2页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3页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4页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文献综述王杰(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自贡643000)摘要: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概况及印染废水反渗透膜处理回用的原理、运作流程,并对膜处理产水进行了水质测试,评估其回用于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证明,回用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印染生产用水要求,可满足中高档印染产品的生产需要方向。同时对化学清洗法在反渗透膜清洗中的应用做了概述。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反渗透技术;废水回用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大,中国逐渐发展成纺织、印染第一大国,而纺织、印染行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约占整个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5%,印染废水一直以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而成为废

2、水治理工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脱盐率高、环保、适应水质范围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回用、海水淡化、钢厂废水回用、印染和电镀废水回用等水处理领域[]仲惟雷,彭立新,余锋智,邹升平,王刚.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应用[B].工业水处理,2012,32(07):87-89.。某印染厂为了节约生产工艺用水,同时也为了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量,用反渗透技术对污水站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将反渗透的产水回用到印染工艺中。本文着重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应用。1反渗透的发展及原理简介1748年法国学者阿贝·诺伦特(AbbleNellet)发现,水能自然地

3、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肤内,首次揭小了膜分离现象,证实了这种膜的渗透过程,并创造了“Osmosis"一词来描述半透膜的这种现象。1854年,Graham通过对动物膀肤的一系列演小实验。发表了第一篇证实存在膜渗透现象方而的论文,并于1866年第一次提出了透过膜的机理。该机理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而关于渗透膜的发现及应用是从1860年开始的。1861年,Grime等人通过进一步实验,提出了透过与非透过的机理在于膜的孔径,首先提出了膜孔径的理论。同年,ASehmidt首次发现了膜超滤现象,并公开了第一个超滤实验,证明牛心胞膜能部分截留溶解的阿拉伯树胶。1907年,H.Bechhold发表了第一篇

4、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并首先提出了用气泡法测定滤膜的孔径。而目_他第一次在报告中使用了“超滤"(Uhrafiltration)一词。1911年,Donnan提出了膜平衡的概念,后称Donnan理论,至今仍被用解释半透膜和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1931年,Zemieke位相显微镜和ArclenneRuska电子显微镜开始出现,并用于对细胞膜的观察研究,从此细胞膜的存在得到了确认,进一步促使了膜分离技术的飞速发展。1935年,Groy开始引出了离子具有主动迁移(activetransport)的概念。1936年Teorell和Meyer以及Sievers、通过实验表明荷电型膜既体现了D

5、onnan膜平衡理论,又体现了扩散电位学说。他们认为膜对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正是Donnan理论和Nemst-planek学说的相h.补充。1942年,Golclman定电位学说问世,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膜学说。1945年,G.E.(GeneralElectric)公司成功地用放射线痕迹腐蚀法制得核孔性超滤膜。1950年,Juda论证了从电解质水溶液中分离水和电解质的可能性,并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了第一张离子交换膜,促进了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同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Reid和Hassler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海水渗透膜的设想,同时也开始了对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技术的研究。1952年,美国研制成功实用性离

6、子交换膜,并组装成功第一台电渗析苦咸水淡化装置。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在美国内务部盐水局(OSW)开始反渗透的研究,并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脱盐报告,首次建议把反渗透用于脱盐。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的工业装置在美国诞生。同年,沙特阿拉伯也开始使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装置进行地下水除盐。1960年洛布(Loeb)和索里拉金(Suan)制成f第一张高通量和高脱盐率的醋酸纤维素膜,为反渗透和超滤膜的分离技术奠定了基础。同年,Loeb和Milstein用他们研制成功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研究并组装成功第一个实验室规模的板框式反渗透膜装置。1961年美国Hevens公司首先提出

7、管式膜组件的制造方法;1964年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出螺旋式反渗透组件;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造出用于苦咸水淡化的管式反渗透装置,生产能力为19t/d;1967年美国社邦(Dugout)公司首先研制出以尼龙一66为膜材料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970年又研制出以芳香聚酸胺为膜材料的“PermasepB-9”中空纤维膜组件,并获得1971年美国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fiek)化学工程最高奖。反渗透技术在美国、日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