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07513
大小:29.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青海省外流区各流域水文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海省外流区各流域水文特征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青海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1]。1.省内黄河流域水文特征黄河水系黄河是祖国的第二条长河,是青海省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正源卡日曲,它与约古宗列曲汇合称为玛曲,玛曲东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顺山脉地势向东南流去,在青海省及毗邻的川、甘两省,形成一个著名的“S”形河曲,为“黄河九曲第一曲”。黄河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
2、附近出境。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是湟水。湟水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发源于海晏县的包忽图山,流经海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互助、乐都、民和等县市,在甘肃省河口镇的达川汇入黄河。干流长374km,流域面积16100km2,年径流总量约26.1亿m3。湟水虽小,但落差大,水流湍急,所经地区是全省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意义十分重大。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湟水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河流的污染,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因此青海省引大(大通河)济湟(湟水)工程迫在眉睫。大通河是湟水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祁连山支脉
3、木里山,流经门源、甘肃连城等地,在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全长500km,流域面积12936km2,年径流总量23.1亿m3。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2]。黄河在青海省干流长约1693km,年径流总量171.6亿m3,流域面积约12.1万km2。黄河在青海出境时的径流量为285.2亿m3,占整个黄河总径流量的49.2%,青海省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加之其中下游河床明显高于两岸地区,河流一般难以补充入黄。因此,黄河上游径流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下游的断流与否。黄河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
4、减少9.8m3/s,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尤为明显。这一变化趋势与黄河上游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汛期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减少的直接的气候因子。黄河上游水资源即径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年内变化,年径流总量主要集中在汛期,而90年代以来汛期降水量明显减少,又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3]。河源地区属高原高寒气候,一年之内,无四季之分,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4℃,每年仅5~9月份日均气温在0℃以上,日内气温均较差为16.6℃。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07.5mm,草原湿润系数为0.47~0.87。历年平均蒸发
5、量为1264mm,年内月蒸发量以5~8月份最大。区域内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西风,干旱多风是河源区气候的特征之一。河源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高寒、缺氧、风灾、雪灾、沙化并存。因该区地处高原,冰期较长,一般是“立冬结冰,端午开河”,多年平均封冻天数达157天,最大冰厚达1.43m[4]。黄河源头地区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自进入80年代中后期,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黄河源区春季气温变化的特点是:80年代是相对低温期,进入90年代后,春季气温急剧回升,大部分温度超过平均值;黄河源区夏季气温年际间变化十分
6、明显。9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气温基本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自1994年以来,气温呈现出连年偏高的特点;黄河源区秋季升温十分明显。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秋季气温基本上呈连年偏高的趋势。黄河上游地区降水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80年代中后期以后,全区冬季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90年代降水量较1960年同期增加2倍多;春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同样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且其增幅较冬季更加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3.6mm/10a;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却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6.5mm/10a;秋季
7、及年降水量自1960年以来无明显的变化,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降水是影响黄河上游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3]。黄河源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38万t,其中7~l0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70.2%[4]。悬移质输沙率与年径流量密切相关,但直接受源区的流水侵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决定。黄河源区的干流4个代表性水文站中,黄河沿、吉迈站、玛曲站和唐乃亥站在1956~2011年系列的多年输沙量分别为9.2、111.0、504.0和1202.0万t,相应的平均含沙浓度分别为0.
8、114、0.262、0.132和0.603kg/m3,相对于黄河中下游的高含沙水流,黄河源区是典型的水多沙少。1955~1990年黄河沿、吉迈站和玛曲站的年输沙量增加的趋势分别为0.28、1.44和10.28万t/a,这与源区在这个时期径流量同向增加有关。唐乃亥站于1956~1990年的年输沙量增加的趋势分别为33.7万t/a,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