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05660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陶渊明有一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有一首《止酒诗》: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通常解此诗之“止酒”为“戒酒”。比如逯钦立在《陶渊明集注》中说:“止酒,停止饮酒。宋俞德邻《佩韦斋辑闻》谓‘止’犹‘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之‘止’,非是。”王瑶亦主此说。新版的《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的2年版)也认为止酒是停止饮酒的意思,并将此诗之后八句译作: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
2、饮酒好处多端。开始觉得停止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从此一直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止酒诗》不应当解作“戒酒”,而应当解作“止于饮酒”亦即永不戒酒,以酒作为终身寄托止泊栖息的意思。理由是: 一,“止”字的含义,除了停止以外,还有止泊、栖息的意思。查今《辞源》,“止”字有10种解释,略举如下: 1,足,“趾”的本字,(汉书·刑法志》“斩左止”注:“止,足也。” 2,至、临,《诗·小雅,采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3,停止、停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4,居住、
3、栖息。《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笺:“止,犹居也”。 5,禁止、阻止。《左传·桓公六年》“少师曰: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 6,留住、拘留。《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 7,容止、礼貌。《诗·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8,乐器。击柷的捶子。 9,只、仅。《庄子·天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10,助词,《诗·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陶渊明《止酒诗》中第一句“止”字作居住讲:第二句作语助词,无意义;第三、四句作栖息,休息讲;第五、六句作止于,即不过于此的意思,语颇有老子“知足
4、不辱,知止不殆”的意味;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句作戒酒讲3但从第十三句开始,笔锋一转,说“我只知道戒了酒就不快乐,你们却不知止于饮酒是多么的有利于己”。下面则以诙谐的笔调写“止于饮酒”的好处,可以成仙助颜长生不老。在这里,陶渊明暗中转换了“止”字的含义,极富幽默感。他写饮酒的快乐,“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止”字的含义被转换后,变成为“止泊”、“栖息”的意思。而事实上,陶渊明诗中在其他地方也同样有把“止”字当成“止泊”、“栖息”的例子,比如《杂诗十二首》中第五说:“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二,陶渊明此诗运用了双关语。表面上看,“止”字作“戒”讲,但实际上是“止于
5、一…”的意思。陶渊明本来就常用双关语写作,比如《述酒》诗全诗便多用双关语;又如《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中有这样的句子: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和“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便是用的双关语。“义风”既可指吹拂景物使之适宜之风,也可指道义遍及社稷天下的正义之风。陶渊明在《止酒诗》中以同样的方式将“止”加以变换,从开始写戒酒,到后来写止泊于饮酒,作为其人生的归宿,于“止”字之转换运用达到了非常灵妙的境界。 三,对陶渊明(止酒诗)含义的理解,还有待于我们对他的人生价值和思想怀抱作深入的透视。“止”字不仅包含了休息、栖息之意,还有着心灵安顿的意味。《大学》上说: “《诗》
6、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谊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我们这里搬用这一段话并不是随意比附陶诗的“止酒”,但它却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为渊明者,止于酒”。试想陶渊明身处乱世,无所作为,满怀理想,无法实现。他几次出仕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眼见天下汲汲将亡,只好退隐,于空斋田园中,求得一已身心之安顿与归宿。我们看他的《饮酒诗》第二十首: “羲农
7、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里,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中。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这是陶渊明全部人生之写照。萧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陶渊明之“止酒”正是“寄酒为迹”之意。方东树论《饮酒》诗第二十首说: “举世皆非,不得一真。欲弥缝之,道在六经,崇尚乎此,庶可以反性情,美风教,成治化,著诚去伪,反朴还淳,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