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99512
大小:1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0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目录][上一层][金属切削层的变形][切屑的类型及控制][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与破损、刀具寿命及刀具状态监控][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及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磨削机理]一、切屑形成过程及变形区的划分(见P19)1、切削变形 金属的切削过程与金属的挤压过程很相似。金属材料受到刀具的作用以后,开始产生弹性变形;虽着刀具继续切入,金属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加大,当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并使金属晶格产生滑移;刀具再继续前进,应力进而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便会产生挤裂。2、变形区的划分 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塑性金
2、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过程就是切削层金属的变形过程。切削层的金属变形大致划分为三个变形区:第一变形区(剪切滑移)、第二变形区(纤维化)、第三变形区(纤维化与加工硬化)。三个变形区3、切屑的形成及变形特点(见P20)1)第一变形区(近切削刃处切削层内产生的塑性变形区)金属的剪切滑移变形 切削层受刀具的作用,经过第一变形区的塑性变形后形成切屑。切削层受刀具前刀面与切削刃的挤压作用,使近切削刃处的金属先产生弹性变形,继而塑性变形,并同时使金属晶格产生滑移。切屑形成过程 在左图中,切削层上各点移动至AC线均开始滑移、离开AE线终止滑移,在沿切削宽度范围内,称AC是始滑移面,AE是终滑移面。
3、AC、AE之间为第—变形区。由于切屑形成时应变速度很快、时间极短,故AC、AE面相距很近,一般约为0.02一0.2mm,所以常用AB滑移面来表示第—变形区,AB面亦称为剪切面。 剪切面AB与切削速度Vc之间的夹角称为剪切角。作用力Fr与切削速度Vc之间的夹角ω称为作用角。 第一变形区就是形成切屑的变形区,其变形特点是切削层产生剪切滑移变形。2)第二变形区(与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层产生的变形区)内金属的挤压磨擦变形 经过第一变形区后,形成的切屑要沿前刀面方向排出,还必须克服刀具前刀面对切屑挤压而产生的摩擦力。此时将产生挤压摩擦变形。 应该指出,第一变形区与第二变形区是相互关联的。
4、前刀面上的摩擦力大时,切屑排出不顺,挤压变形加剧,以致第一变形区的剪切滑移变形增大。3)第三变形区(近切削刃处已加工表面内产生的变形区)金属的挤压磨擦变形 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和后刀面的挤压摩擦,造成纤维化和加工硬化。 二、切削变形程度的度量方法1、相对滑移ε 相对滑移ε是用来量度第1变形区滑移变形的程度。如右图,设切削层中A'B'线沿剪切面滑移至A"B"时的距离为△y,事实上△y很小,故可认为滑移是在剪切面上进行,其滑移量为△s。则相对滑移ε表示为:相对滑移2、变形系数∧h 变形系数∧h是表示切屑的外形尺寸变化大小的一个参数。如右图所示,切屑经过剪切变形、又受到前刀面摩
5、擦后,与切削层比较,它的长度缩短、厚度增加,这种切屑外形尺寸变化的变形现象称为切屑的收缩。 变形系数∧h表示切屑收缩的程度,即 从上图可知,剪切角变化对切屑收缩的影响,增大剪切面AB减短,切屑厚度hch减小,故∧h变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从上面两个公式可知,剪切角与前角γ0是影响切削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如果增大前角γ0和剪切角,使相对滑移ε、变形系数∧h减小,则切削变形减小。 注意:由于切削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切削变形除了产生滑移变形外,还有挤压、摩擦等作用,而ε值主要从剪切变形考虑;而∧h主要从塑性压缩方面分析。所以,ε与∧h都只能近似地表示切削变形程度。三
6、、剪切角的确定 剪切角是影响切削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能预测剪切角的值,则对了解与控制切削变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推荐了若干剪切角的计算式。其中,按最少能量原则来确定剪切角的计算式为:按最大剪应力的理论,求出剪切角计算式为: 从上面公式可看出:与γ0、β有关。增大前角γ0、减小摩擦角β,使剪切角增大,切削变形减小,这一规律已被普遍用于生产实践中。 从上面公式也可看出:第2变形区产生的摩擦对第1变形区剪切变形的影响规律。四、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见P24) 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切屑的情况下,加工一般钢料或其它塑性材料时,常常在前刀面
7、处粘着一块剖面有时呈三角状的硬块。这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称为积屑瘤(或刀瘤)。它的硬度很高,通常是工件材料的2—3倍,在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能够代替刀刃进行切削。1、积屑瘤是如何形成的? 1)切屑对前刀面接触处的摩擦,使前刀面十分洁净。2)当两者的接触面达到一定温度同时压力又较高时,会产生粘结现象,即一般所谓的“冷焊”。切屑从粘在刀面的底层上流过,形成“内摩擦”。3)如果温度与压力适当,底层上面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