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

ID:4089821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_第1页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_第2页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_第3页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版(实用新型+发明)--给客户 填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书(适用于发明、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发明名称试电笔(初步确定,最后会由代理人根据要求为申请人确定)发明人张三撰写人李四撰写人电话010-22081011E-maillisi@gmail.com致申请人:1.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以及支持,我司的代理人具有深厚的专利实务处理经验和广泛的技术背景,但是并不是技术专家,为了方便双方沟通,请您按照以下的指引提供技术交底书。2.全文对同一事物的叫法应统一,避免出现一种东西多种叫法。3.专利法规定:1)专利必须是一个技术方案,应该阐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

2、,也不能只做功能介绍;2)专利必须充分公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为准。必须满足上述规定,专利才能被批准。已有技术1.1技术领域[备注]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1.2与本发明相关的已有技术、以及已有技术的缺点[备注]已有技术,是对于本要申请专利最相近的一种已有公开技术,如果是产品的说明已有产品的结构,如果是方法说明已有方法的步骤,并结合结构、或方法的技术,有逻辑性的说明义有

3、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技术缺点,而不是人的主观感受。第3页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本发明2.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目的)[备注]是指

4、要解决的已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第3页本发明第3页本发明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2.2本发明提供的完整技术方案(最重要部分)[备注]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

5、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

6、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2.3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备注]有益效果:是发明创造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结合技术方案通过对技术特征分析推理来描述,做到有理有据]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

7、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2.4具体实施方式(最重要部分)[备注]如果有多个实施例,请分别写明,每个实施例都必须写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请客户参考示例填写:[示例]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图1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

8、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