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辣根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辣根栽培技术 [日期:2008-12-9][作者:万利] [来源:临沭县农业局] [点击数:89]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辣根为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具有强烈的辛辣味,脱水干燥后制成辣根粉,是一种佐餐调料,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尤以日本购买量最大。我县南古镇、曹庄镇种植面积最大效益可观。一、特征特性辣根株高60厘米左右,根圆柱形,肉质白色,皮厚,淡黄色,长30-50厘米,粗4-6厘米,须根4列,易生不定根,短缩茎,根出叶,丛生,色绿,有光泽。叶片长卵圆形,叶缘有
2、缺刻。性喜冷凉气候,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冬季叶枯死,肉质根仍能越冬,生长适温为17~20℃,辣根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地力肥沃而水分充足的壤土最为适宜。二、栽培技术(一)选留优良种根种根以一年生未受伤的根为好。长14厘米左右,粗1.0-2.5厘米。百株重2.0-2.5公斤,每666.7米2需根量50-60公斤。种根选好后,于11月底选一土质较好、背风向阳的地块,挖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贮藏沟贮藏,贮藏期间防止受热受冻。(二)整地施肥辣根忌连作,前作最好为豆科作物。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
3、的地块,每666.7米2施优质圈肥3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30公斤,或相应比例的复合肥。深耕30-40厘米,然后做成75-80厘米宽的大垄,在垄顶栽植。(三)打孔栽植辣根春秋两季均可种植,但以春季栽植为主,最佳定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起好的垄顶上按株距30-33厘米,深度15-20厘米打孔,孔须斜插,孔与地面呈45°左右,然后将种根头部向上,插入孔中,切勿倒栽,栽后覆土3-5厘米,每666.7米2栽植2500-3000株.(四)覆膜栽植后将垄坡垄顶搂平搂细,然后边喷
4、除草剂(乙草胺),边盖薄膜。盖膜时一定要拉紧,周围压实、压牢,防止风吹。盖完后将每个栽辣根的穴顶破3-5厘米圆孔,再挖细潮土将孔盖严,覆土厚2厘米,这样有利于引苗出膜,防止灼伤叶片。(五)田间管理早春栽植的辣根,一般35天左右出苗,其间易受干旱和虫害的影响,造成缺苗。因此,出苗时要注意查苗补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尿素10kg,促苗早发快长,5-6月辣根生长旺盛,对肥料要求较多,每666.7米2可穴追尿素2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20kg,促进茎叶旺盛生长。7月中旬每666.7米2追施硫酸钾
5、15kg促进发育,对补栽苗及弱小苗应采用大水沟灌。(六)治虫辣根由于其地下根具有辛辣味,极少发生地下害虫,地上部主要受菜青虫及菜蛾危害,可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七)收获地上部叶片枯萎是地下部采收的适期。一般在地上封冻前采收完毕。挖出后,及时清除泥土,放在潮湿的地方保存,待售。辣根栽培技术2007-03-14信息来源:三峡农业信息网视力保护色: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辣根原产地欧洲南部,又名西洋山俞菜。其根状茎含有强烈的挥发油质黑芥甙
6、,有特殊辛辣味,主要作为调料,供加工出口。 1、整地施肥 辣根为深根性作物,耐旱不耐涝。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田块种植。深翻地3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施肥后做垄,垄距60厘米,垄高30厘米。 2、栽植 用上年选留的根状茎侧枝作种,长12——15厘米,直径0.5厘米左右。适宜栽植期为3月上中旬。株距30厘米,每亩栽3500株,约需种根30公斤。栽植时,先在垄上斜扎30厘米深的小孔,扎孔方向与地面呈60度。将种根插入孔中,使种根顶部向上
7、,切勿倒置或弯曲。插后覆土,厚3厘米,覆地膜。 3、管理 栽植后40天左右可出齐苗。如基肥施用不足,于苗高15厘米和35厘米时,分别施一次追肥。在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前,注意中耕除草,必要时进行培土以防倒伏。 4、病虫害防治 辣根忌连作,生茬地基本上无病害。连年种植,在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洒种根防病。起垄时,用辛硫磷毒饵防地下害虫,栽植后垄上撒毒饵。生长期间注意防治菜青虫、棉铃虫和食心虫。 5、收获 11月上旬刨收。先清除植株残枝枯叶,再整株挖出,削平顶部,去除毛细小根,即
8、可出倍。结合收获选留种根。种根选好后,用细沙堆藏。先在地面铺一层宽1.5米、厚30厘米的细沙,然后放一层种根,覆一层细沙,种根厚5厘米,细沙厚10厘米。最高可堆置80厘米,最上层用30厘米细沙封顶。稀特蔬菜——辣根栽培技术 辣根又名西洋山葵菜、山葵萝卜、马萝卜,属十字花科辣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肉质根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是生吃鱼片必须的调味品。含烯丙(基)硫氰酸,磨碎后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