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90175
大小:22.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中药宁结消肿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年12月第2卷第6期ChinPediatrIntegrTraditWestMed,Dec2010,Vol2,No.6中药宁结消肿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疗效观察张铁,马传贞,刘秀丽,王瑛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儿科作者简介:张铁(1956-),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厌食、胃脘痛、反呼等儿科疑难重症。通讯作者:马传贞,161000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宁结消肿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运失健、挟
2、滞兼表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O例。观察组贴服中医宁结消肿方,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注射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腹部彩超肿大淋巴结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B【文章编号】1674—3865(2010)06-0536-02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年12月第2卷第6期ChinPediatrIntegrTraditWestMed,Dec2010,Vol2,No.6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回肠末端及回盲部丰富,常因细菌或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1]。诸医家治疗本病各有侧重,有人认为本病在中医学属“腹痛”范畴,为中焦气机瘀滞、经脉不通所致,治疗应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以通法为主[2];也有人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痞证”范畴,为感受寒热之邪互结于脾胃之间所致,治宜寒热并用4、,分消其势[3]。本科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治疗当属中医学“腹痛”范畴,辨证多为脾虚挟滞,兼感外邪之证,治疗以健脾消滞,行气解表为主,故本科于2008年来采用中药宁结消肿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运失健、挟滞兼表证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03/2010-0S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儿科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O例。观察组男34例,女l6例;年龄3~7岁4l例,8~IO岁9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岁44例,8~10岁6例。两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5、010年12月第2卷第6期ChinPediatrIntegrTraditWestMed,Dec2010,Vol2,No.6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1)典型症状为腹痛、食欲不振、呕吐、发热,有时伴腹泻或便秘;(2)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右下腹及脐周常见;(3)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良好;(4)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查见多个肿大淋巴结。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中腹痛辨证自拟。脾运6、失健、挟滞兼表证型主要症状:腹痛,隐痛或痉挛性疼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伴恶心呕吐,或伴有发热,流涕,腹泻,舌质淡红,苔薄或厚腻,脉沉滑或浮滑。1.3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运失健、挟滞兼表证的患儿;(2)可以贴服宁结消肿方;(3)年龄3---10岁;(4)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1.4排除标准(1)无其他心、肺、肾、肝胆等内科疾病患儿;(2)诊断为外科急腹症者。1.5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呕吐者给予输液及维生素,疼痛明显给予山莨菪碱,发热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功能。在7、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宁结消肿方。宁结消肿方主要成分:千金拔、穿山甲、夏枯草、天花粉、丹参、当归、何首乌、防风芜、广木香、川乌、乳香、透骨草等28味中草药制成;;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8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粉针(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5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d。1.6观察指标1.6.1安全性指标(1)一般体检项目,体质量、脉搏、血压;(2)血、尿、便常规,不少于总例数的1/2;(3)肝、肾功能,不少于总例数的1/3。1.6.2疗效性指标(1)主要相关症状:腹痛、食8、欲不振、脘腹胀满、乏力、恶心呕吐,发热、流涕、腹泻;(2)主要相关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B【文章编号】1674—3865(2010)06-0536-02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年12月第2卷第6期ChinPediatrIntegrTraditWestMed,Dec2010,Vol2,No.6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回肠末端及回盲部丰富,常因细菌或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1]。诸医家治疗本病各有侧重,有人认为本病在中医学属“腹痛”范畴,为中焦气机瘀滞、经脉不通所致,治疗应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以通法为主[2];也有人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痞证”范畴,为感受寒热之邪互结于脾胃之间所致,治宜寒热并用
4、,分消其势[3]。本科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治疗当属中医学“腹痛”范畴,辨证多为脾虚挟滞,兼感外邪之证,治疗以健脾消滞,行气解表为主,故本科于2008年来采用中药宁结消肿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运失健、挟滞兼表证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03/2010-0S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儿科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O例。观察组男34例,女l6例;年龄3~7岁4l例,8~IO岁9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岁44例,8~10岁6例。两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
5、010年12月第2卷第6期ChinPediatrIntegrTraditWestMed,Dec2010,Vol2,No.6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1)典型症状为腹痛、食欲不振、呕吐、发热,有时伴腹泻或便秘;(2)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右下腹及脐周常见;(3)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良好;(4)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查见多个肿大淋巴结。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中腹痛辨证自拟。脾运
6、失健、挟滞兼表证型主要症状:腹痛,隐痛或痉挛性疼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伴恶心呕吐,或伴有发热,流涕,腹泻,舌质淡红,苔薄或厚腻,脉沉滑或浮滑。1.3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运失健、挟滞兼表证的患儿;(2)可以贴服宁结消肿方;(3)年龄3---10岁;(4)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1.4排除标准(1)无其他心、肺、肾、肝胆等内科疾病患儿;(2)诊断为外科急腹症者。1.5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呕吐者给予输液及维生素,疼痛明显给予山莨菪碱,发热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功能。在
7、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宁结消肿方。宁结消肿方主要成分:千金拔、穿山甲、夏枯草、天花粉、丹参、当归、何首乌、防风芜、广木香、川乌、乳香、透骨草等28味中草药制成;;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8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粉针(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5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d。1.6观察指标1.6.1安全性指标(1)一般体检项目,体质量、脉搏、血压;(2)血、尿、便常规,不少于总例数的1/2;(3)肝、肾功能,不少于总例数的1/3。1.6.2疗效性指标(1)主要相关症状:腹痛、食
8、欲不振、脘腹胀满、乏力、恶心呕吐,发热、流涕、腹泻;(2)主要相关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