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83537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假文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画”中有真意--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假文盲”漫画习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漫画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某些事。下面这幅《假文盲》,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把这幅漫画的图意以及你的想法写出来,题目自己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漫画作文)【设计理念】时下,孩子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画面时代,各种纸质、电子的图片不断涌入孩子的眼前。如何引导孩子们读图,而且能读出图中的“真意”。应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想象,让孩子来还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与一般故事性图画的
2、画法不同之处,把握漫画特点。2.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会漫画作文的习作。3.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图意,能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学重难点: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在两课时基础上向外延伸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比图画展示,聚焦漫画特征1.师导入: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着迷,一幅《虾趣图》给人美的情趣,一幅美的图画给人美的享受与思考。2.师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观察漫画和一般图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充分聚焦漫画特征。学生:分别谈对漫画的初步认识。3.师小结:(出示漫
3、画的定义)指名读。对,漫画与一般故事性图画不同,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抒发内心的感受。【设计意图】比较才能显示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漫画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观察由表及里,找寻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二、引导学生观察,说写紧密结合1.顺势过渡:今天这节习作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由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画的漫画,画名是“假文盲”,那大家想想:文盲是什么意思?(不识字的成年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字。为什么要假装文盲?我们先观察一下漫画。(板书:漫画作文--假文盲)2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进行充分交流。能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板书:描述画面)(能将漫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介绍清楚)(寒冷的早上,北风呼啸。在公交站的站点,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母子上车出”五个大字格外耀眼。可在牌子下面的上车通道,却又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站在那儿。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地在那儿等车,把本应享有这权利的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挤到了一边。)【设计意图】:写作不是凭空捏造,有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充分选择好观察的视角,将外界有效的信息输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的加工,再进行有效的输出。3.师: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
5、头具体移向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给他们来几个特写。怎么样把这个人物的特写写好呢?(1)学生先说,然后用文字进行描述。(2)展示几位同学对不同人物的描写(课件出示片段):(3)第一个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闭着眼,好象在沉思;第二个戴着大棉帽,穿件长衣,两手插进衣兜里,眯着眼睛,毫不在意那牌上的字;第三个像一个知识分子,矮矮的个子,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第四个人穿了件皮大衣,戴个口罩,可是眼睛里掩饰不住内心的不安。【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由宏观到微观。教给他们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在心理上形成观察的“序”是很有必要的。如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的“地序”,
6、有表示事物发展过程的“时序”、“主次之序”和“分析综合之序”等。这样有助于提高观察效率。4.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哪个描写的比较精彩?精彩在哪里?(要点1: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这是抓住了( )描写,还可以抓住什么来描写?是的,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可以让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起来。(要点2:语言辛辣讽刺夸张)这样的语言,使人物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语言辛辣(要点3: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可笑。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人物进行片段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6.小结:刚才我们先概括了整个画面,再具体描绘了画面中的人物。现在你们看懂这幅漫画了吗?【设计意
7、图】: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有着相对较为敏锐的眼睛,能去发现人物的不同点。三、揭示漫画图意,紧密联系生活1.漫画有着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结合《假文盲》这幅漫画,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那讽刺和批评了什么呢?大家想想。(板书:揭示图意)学生回答:自私、冷漠、以个人为中心……)2.这幅漫画画于1984年,现在已是2010年,时间已过去30年之久,那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假文盲”现象?(板书:联系生活)3.出示课件,师说一例,谁还能接下去说?(课件出示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