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

ID:40876632

大小:3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_第1页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_第2页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_第3页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_第4页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课,自行车踏脚鞍后制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自行车踏脚处和鞍后的弯折课型:操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行车踏脚和鞍后制作释读,掌握其中的测量和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具与多媒体的分析与导读,使学生懂得制作自行车踏脚鞍后需要注意:对称、尺寸到位、比例适当等关键点,其目的是把“物体”的形状与大小表达清楚。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行车车身:踏脚鞍后制作的活动,提供学生空间思考能力;同时创设一个技术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学难点:制作自行车的铁丝硬度高,难弯曲。教学重点:自行车的把手的对称性、比例适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行车分解部件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能反映出师生互动,板书,课件使用,课堂作业等情况)三、踏脚轴

2、孔的弯折剪取长度为50mm、26mm的两段塑套管,分别套在上、下2根车身支架上(见下组图图1)。在车身支架上端,2根金属丝同时向上弯折成一定的弧度(见下组图图2)。图1图2车身支架上端弯折造型踏脚板轴孔是三角车架上的一个连接点。制作方法:取一段长度为12mm的空圆珠笔芯放在车身支架下端,取直径为1.60mm的金属丝作踏脚板圆孔的靠模(靠模是制作模型的一种工具。如制作前、后车轮的靠模是塑料瓶;车轮轮轴心的调整需要有一块钻一个小孔的木板;制作踏脚板轴孔的靠模是金属丝,而选择的条件是:金属丝的直径略小于空圆珠笔芯的内径),用缠绕的方法,在踏脚板对称两边分别密绕2圈(见下组图图1~4)。图1

3、图2图3图4踏脚板轴孔的弯折四、鞍座与鞍后的弯折(1)鞍座的弯折2根金属丝同时向下弯折在水平面上(见下页组图图1),取半个鞍座长度的1/3(约7mm)处用尖嘴钳同时夹住2根金属丝,然后把2根金属丝分开,呈喇叭形,弯折点过渡要自然(见下页组图图2~3)。剪取长度为22mm的塑套管2根,分别套在喇叭形的金属丝上(见下页组图图4)。最后,在鞍座长度为2/3(约14mm)处进行弯折。制作鞍座时,先弯折其中的一半(见下页组图图5~7),然后再完成另外一半(弯折成鞍座形状),2根金属丝经整理后与鞍座平面垂直(见下组图图8)。图1图4图3图6图5鞍座的弯折(2)鞍后的弯折鞍后是鞍座后的简称。用尖嘴

4、钳在鞍后约6mm处,先向后弯折(见下组图图1),然后,向前弯折(见下组图图2),这样,经过一前一后两次弯折成型后,剪取长度为12mm的塑套管一段,套在鞍后段上(见下组图图3~4)。图2图1图3图4鞍后的弯折教后记:各班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制作自行车的车身最困难的是两个部件的衔接,还有自行车的比例难以控制,学生大部分单个部件能勉强完成,但是两个部件拼接到一起就出现了比例的问题。课堂情况反馈个别学生做得很好,尤其到拼接部分,女生的细心和耐心优势得以体现。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