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60599
大小:156.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9
《【培优练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人教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培优练习一、单选题1.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
2、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4.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
3、的某一运动。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5.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技术薄弱B.思想守旧C.资本缺乏D.列强侵夺6.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4、B.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7.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仿效西法”的运动,这场变革虽取得一时成就,但主要由于“______”, “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空格处最恰当的内容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B.洋匠挟技居奇,惟利是图C.管理者“或且九九之数未谙,授以矿质而不能辨,叩以机括而不能名”D.产品质次,太平年月无用,战争起时是废物8.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A.意在发
5、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D.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9.“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百度百科)从符合“狭义的”、“一般地”两个条件看,下列属于民族工业的是A.明朝松江暑袜店B.英商耶松船厂C.轮船招商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10.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
6、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
7、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1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1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以上现象说明
8、( )A.列强支持国人创办民族工业B.民族资本家缺乏民族意识C.官僚资本严重阻碍民族工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处境艰难14.1872~1890年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1/3以上;洋布在华销售跌价的程度比洋纱更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