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

ID:40850813

大小:2.0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08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_第1页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_第2页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_第3页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_第4页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讲 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 国际问题专家 郑石溪【教学目的】以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非合作论坛创建的历程、宗旨,关注中非合作新方向、新蓝图、新动力。全面梳理近些年中非合作取得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万里,但中非传统友谊+命运共同体把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深入阐述“真实亲诚”对非方针政策、正确义利观等理念,剖析“新殖民主义”等抹黑中非关系的论调实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命运共同体”是中非关系的真实写照。【重点内容】1.讲清楚中非交往的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经受

2、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2.讲清楚中非合作论坛创建的历史由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中非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3.讲清楚中非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非友好永葆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专4.讲清楚“真实亲诚”对非政策方针和正确义利观,让学生准确把握“新题讲殖民主义”等荒谬论调的实质,即一些西方国家及媒体既有吃不着葡萄就说葡稿萄酸的“酸葡萄心理”,也有妒忌和心理不平衡的“红眼病”心理,更有“你得必我失”的零和思维。让学生充

3、分认识到,中国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和实现可-171-“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持续发展的合作者,与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作为相比可谓天差地别。5.讲清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的主要成果,让学生了解下一阶段的中非合作新方向、新蓝图、新动力。双方将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上团结协作,书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教学难点】1.“真实亲诚”、正确义利观等理念在中非合作中的具体体现2.驳斥“新殖民主义”等罔顾事实的各种论调【教学导入】“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行走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总能刷出中国理念的存在感。奋斗者的心声,发展的经验,来自东方的智慧

4、,就像一粒粒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着希望与机遇。只要将目光投向一条条笔直通达的公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一张张淳朴而真诚的笑脸,你就能懂得中非“真诚伙伴”的深刻内涵,就会理解“合作共赢”的现实意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的西方专家也承认,中国在非洲之所以广受欢迎,“独特之处在于对所有国家平等相待”。近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交往不断提升;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实现了互促发展、互利共赢;文化与民间往来越发频密,情感日近,民心相通。随着双方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拓展、人文交往密切,中国与非洲日益成为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位诗人曾说:“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

5、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非洲54个国家中已有53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于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鉴往可以知来,作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非将以峰会为契机,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同规划未来前行路径,赋予中非关系与合作新的时代内涵。-172-一、中非交往历史久远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以前,中非之间就建立了间接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其中埃及是最早同中国建立

6、这种友好关系的非洲国家之一。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推动下,古代中非关系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2世纪,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安息(今伊朗)使臣随汉使来到中国,《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使臣“以大鸟卵及犂靬眩人献于汉”。“犂靬眩人”就是来自埃及亚历山大城的魔术师。埃及魔术师到中国,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当时,中国的丝绸很受埃及上流社会的钟爱,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留下了身穿丝绸服装的肖像画。公元2世纪时,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撰写的《地理志》认为,中国距离埃及路途遥远,但已经有了固定的商道通行,可见非洲人已经开始了解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向汉桓帝进献的象牙、犀

7、牛角、玳瑁等物品,均产自非洲。唐宋之际,中非贸易和文化交流进入大发展时代。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中非之间联系更为直接。《新唐书》记载,通过南海大通道,即海上丝绸之路,中非商品贸易快速增长,运往非洲的丝绸等货物的数量成倍增加。唐代的杜环曾随阿拉伯军队一路西行,从中亚到西亚,再到北非。762年,杜环乘商船回到广州,并将其见闻写成一部《经行记》,其中提到曾到过非洲的摩邻国和埃及。非洲的一些商人、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