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ID:40844581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新型职业农民_第1页
新型职业农民_第2页
新型职业农民_第3页
新型职业农民_第4页
新型职业农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职业农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刘羊旸)农业部4日在京举办培训班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据介绍,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计划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创新性工作,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工程创新

2、点。”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首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    其次,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同时,通过全过程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    第三,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发智慧农民云平台,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技术

3、信息咨询、在线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    张桃林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作支撑,向专业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加强条件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抓好工程关键环节落实。    培训班上,还发布了新型职业农民标识,并开通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2014贵阳共识(全文)2014-7-1307:40:17原标题:2014贵阳共识(全文)  2014年7月10日至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中国

4、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年会致贺信,强调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是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将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的环境合作,深入推进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动人类环境与发展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倡议”,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

5、响和广泛共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发表致辞,强调人类必须自觉地与自然友好相处,人类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的发展平衡共进。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瓦努阿图副总理哈姆·利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英国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对论坛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

6、国际合作、制度约束、改革创新等阐述主张。  会议期间,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国际组织、有关部委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学校长,部分省(市、区)负责人,著名企业家,媒体负责人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嘉宾,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主题,举办了近100场主题论坛及相关活动,从人文、历史、经济、社会、教育等不同视角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成果。  与会者一致认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话题,人类与自然共同组成

7、世界。人类是自然孕育的精华,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友好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应给予自然足够的关怀和尊重,给予足够的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和永续发展,而不能一味索取资源、消耗环境存量。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足够的资源、享受良好的环境,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应当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与会者强烈感受到,自从世界大规模的工业化以来,人类生产的物质财富前所未有的增长,同时,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资源短缺

8、、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以及全球反贫困任务艰巨性与环境容量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都使人类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空前危机。而且,全球人口还将增长,城市化还将推进,资源消费、能源需求、环境压力还将加大,如果缺乏足够的、及时的转型、转轨、转向,地球生态系统难以承载,造成的严重后果将不可估量和不可逆转。我们应有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与会者意识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实现和谐共赢的。成功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并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