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44036
大小:204.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8
《F23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夜刘方平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他的这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月夜》描绘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作者简介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的静寂,其作用是衬托虫鸣声的清脆欢乐。仰望星空,写月夜之景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半边院落,(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天空将要亮了)。今夜虫儿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虫声第一次穿过绿色的窗纱,传入
2、了我的房间。与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商山早行》——作者介绍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被誉为花间派鼻祖。1、凄清、冷寂的异乡画面和美好温馨故乡画面。“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联选取了鸡
3、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景物(意象)构成典型环境。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别在一起。▲4、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
4、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他的这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5、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说说“新”字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作用?这个“新”字写出了敏感的虫儿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气息,从而发出了第一声
6、鸣叫,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北宋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刘方平在他之前就在《月夜》中成功地表现过这种诗意体验,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评价。《月夜》末句中“虫声新透绿窗纱”,写敏感的虫儿首先感知到春天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春气暖,虫先知,诗人在“新透窗纱”的虫声中感到春天的来临,感受细腻敏锐,贴近生活,富有哲理,落笔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检测1、《月夜》的作者是()朝的()2、默写全诗。3、《月夜》的
7、作者是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但这首小诗却写得别具一格,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诗歌风格。唐刘方平示例1:前两句仰望写月夜之景,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注重明暗对比和构图,富有画意,语言平实清丽,淡雅隽永。示例2:后两句俯视写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新颖、细腻、独到、富有生机和情趣。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