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自述

康熙晚年自述

ID:40836489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康熙晚年自述_第1页
康熙晚年自述_第2页
康熙晚年自述_第3页
康熙晚年自述_第4页
康熙晚年自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熙晚年自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康熙晚年自述(作于康熙五十六年)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为国家久违之计而已。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奏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我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国之

2、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翦灭闯寇,入承大统。昔项羽起兵攻秦,后天下卒归于汉,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元末陈友谅等并起,后天下卒归于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觉寺僧耳,我朝承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今联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年者,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黄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称帝者三百有余,但秦灭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汉

3、以下在位久者,朕为之首。古人以不矜不伐,知足知止者为能保始终。览三代而后帝王践祚久者,不能遗令闻于后世。寿命不长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痛苦流涕,预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预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临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将七十,子孙曾孙百五

4、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惮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为前代帝王剖白,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消息。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

5、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净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5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总细务。朕心窃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万机至重,诚难稽延。故朕莅政无论巨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厄,必为改定发出,盖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余年,每多先事绸缪,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岂可执不必兼总细务之言乎?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枉杀一人,

6、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况日有万机,皆由裁夺!每觉精神日逐于外,心血时耗于内,恐前途倘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衷曲未吐,岂不可惜!故预于明爽之际,一一言之,可以尽一生之事,岂不快哉!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所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圣贤之大道,何足惧乎!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备,动转非人扶掖,步

7、履难行。当年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后而已之志,今朕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惧颠倒是非,万机错乱,心为天下尽其血,神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况承平日久而人心懈,福尽祸至,泰去否来,元首丛脞而股肱惰。至于万事隳坏而后必然招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虽心有余而精神不逮,悔过无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瞑目,岂不痛恨于未死!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至不克令终。又如丹毒自杀,服食吞饼,宋祖遥见烛影之类,种种所载疑案,岂非前辙?皆由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