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36487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康熙四妃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康熙四妃小结通常意义上的康熙四妃,指康熙二十年腊月册封,且由于均生育了年长的皇子而直到康熙末年一直在后宫拥有较为崇高的地位的四位妃嫔。在三位皇后薨世后,康熙再也没有立皇后,据说他是觉的自己命太硬了,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从此,后宫事物有荣惠德宜四妃共同主持,一直到康熙年代结束,四妃全部是康熙早年进宫的,基本上陪他经历了,康熙初年的智擒敖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一系列的大事,又都活到了康熙驾崩之后,虽然碍于朝廷制度,四个人在康熙活着的时候,最高位份都是妃,并没再升,但据史料,四人都是康熙知己知心的人,都有很深的感情,康熙对她们每个人都很信任和看重,她们的地位或者说
2、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依照册封顺序为: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荣妃马佳氏(命大学士李霨、持节进封惠嫔纳喇氏、为惠妃)(命尚书吴正治、持节进封宜嫔郭罗洛氏、为宜妃)(册文同惠妃)(命侍郎额星格、持节进封德嫔乌雅氏、为德妃)(命侍郎杨正中、持节进封荣嫔马佳氏、为荣妃)(册文同德妃)康熙四妃——惠妃简介:惠妃(?—1732年)纳喇氏(亦称纳兰氏、那拉氏),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
3、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廉亲王胤禩生母位分较低,故一直由惠妃抚养),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永宪录》等史书记载说,惠妃叶赫纳喇氏是明珠的妹妹,纳兰容若的姑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是惠妃之父为郎中索尔和,明珠之父是牛录额真(汉名佐领)尼雅哈,尽管他们都是金台石之后,但不是兄妹关系。明珠与索尔和是同一个祖父(金台石),,为堂兄弟,也就是说惠妃实际上是和纳兰容若一个辈分。明珠一度权倾朝野,后因为胤禔谋夺太子之位而遭康熙的不满,最终被抄家。其子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其词集《饮水词》独步清代词坛。纳兰也作那拉,惠妃也可以称作是姓那
4、拉氏,是叶赫部族的那拉氏(叶赫那拉氏),与乌拉那拉氏有所不同。 惠妃,早时深受汉儒影响习礼偏学,秉慧中淑。除鳌拜后明珠容若父子登上政治舞台,纳兰一族兴盛已始。此时庶妃纳喇氏诞下皇长子中宫即后诞下皇子,立长立嫡一时有了皇太子名分之争。此时的纳喇氏柔泽大气,秉性初纯。康熙十三年后,孝昭皇后主后宫之事,惠妃荣妃等在宫中资历归望有了较大提升,成为朝中几大不可小视的后宫牵制。康熙十六年册惠嫔,沉淀了韶华如初的光芒,沉淀了宫中生活磨练的印记,悉心与坚韧,抚育着皇长子,同康熙历经长达八年的三藩平乱。二十年大封后宫,册以妃位居四妃之首,同荣妃以太后旨协助贵妃处理六宫诸事。明珠亦进一
5、步巩固了在朝中的地位,一时间风声鹊起。PS;宫殿:推断居住在钟粹宫,雍正年间出宫在廉亲王府就养入宫:推断大约是在康熙四年或七年,经选秀女入宫。死亡:卒于雍正十年四月初七。年约八十岁。生育:康熙九年,生第三子承庆,二岁殇;康熙十一年,生第五子胤褆(按序齿为皇长子),原封直郡王胤褆。——尼雅哈——明珠——纳兰性德(容若)与明珠父子的关系考:金台石:——德尔格勒——索尔和——惠妃金台石其人:叶赫部首领贝勒,孝慈高皇后之兄,清太宗皇太极之母舅。1619年8月,清太祖努尔哈赤亲统大军征讨叶赫,叶赫兵败,金台石宁死不降,自焚于指挥台女真族(满族的前身)在公元1559年时有为四大部
6、落:建州部,完颜部,长白山部,扈伦部。扈伦部包括哈达,辉发,叶赫,乌拉四部,亦称海西女真。叶赫部是扈伦部四部中最强大的一部,叶赫铁骑威赫一时。与叶赫部落的一战,是努尔哈赤完成一统女真各部的最后一战。明珠其人: 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字端范,正黄旗满洲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那拉氏(亦作纳兰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已,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同母哥哥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
7、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他在三藩做大时,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作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