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34263
大小:18.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工业4.0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4.0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抢占制造业的先机,各国纷纷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美国GE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3D打印技术,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也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以期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下分得一杯羹。关键词:工业4.0,机遇,挑战工业4.0(Industry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
2、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是指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互联网,也涉及正在发展的物联网,以及服务联网。未来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互联网、物联网和服务联网(服务互联网)将渗透到所有的领域,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工业4.0实现互联网全面对接,虚实融合系统至少要和一个或者多个云进行沟通,这样的系统一般都具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它能感知周边的环境得到信息,根据得到的指令执行命令,和环境有感知互动这一过程。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西方
3、国家意识到实体经济对国家实力影响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重新引回到自己的国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中国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方面一直是弱项,因为缺少标准化思维。中国企业重技术,但对流程不重视,尤其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人需要学学德国人的严谨态度和系统方面的技术应用,中国没有国外那么完备的数据库,国外已经经过几十或者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
4、先进完备的数据库,当进行设计时,只要在数据库中抽出样本稍加创新改动即可形成一个新产品。中国在这方面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人缺乏外国人的创新意识,不擅于研发新产品,很难摆脱思维定式,大多数都是简单地抄袭国外的设计,而不是根据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去开发和设计。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不能达到国外那种高精密标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耗偏高,环境污染较严重,技术不够先进,造成生产相同的产品,中国消耗的能源远远高于国外,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如国外;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制造能力较低等,中国大多生产的是
5、低端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利润低,高端产品的质量较低,很难与西方国家竞争。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正在从工业3.0(生产工艺自动化)向工业4.0(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化)发展,而中国的制造业由于起步晚,技术的落后,还处于工业2.0~3.0之间。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补上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逐年减少、现在雇工成本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根据我国的实际现状而制定,实施工业4.0,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实现大幅度的机器换人,实现无人工厂,而是需要实现人的智能
6、与机器的智能的融合,提升人的理念、知识、技能,使之符合工业4.0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改变那些守旧思想—“都用机器生产那么大家都会失业,因此这种发展不是好事”,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发展也将受到制约,所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也是一种极大挑战。中国已经不能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了,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主创新,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势必与西方国家产生正面竞争,所以中国面临巨大挑战,而且,要制造更高端的产品,人才是关键,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学历更高,素养更高的人员才能胜任,这对我们劳动力整个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挑战。并且中国人很浮躁,没有外国人那种对技术狂热的追求,
7、完全是为了挣钱才搞技术,人家国外是几代人才完善一个产品的,所以做的精做的细。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无法逃避的一个选择。在美国通用公司提出“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情况下,中国也在2015年5月8日提出“中国制造2025”,文章指出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