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21596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8
《2019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须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须知一、学前准备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学习为主。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负担明显加重;情感上、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孩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或压力。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与衔接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就会产生厌恶和畏惧,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所以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前,家长要做好二者之间的过渡,为孩子上学做好必要的准备。1、心理准备。入学前,家长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幼儿园结束要上小学,学校是一个好地方,有许多同学在一起学习,在老师的指
2、导下可以学到好多知识和本领,通过家长绘声绘色的形容,激励孩子渴望早日到学校学习,也要使孩子明白学习生活是紧张而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应该按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上课要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要与小朋友搞好团结,互相帮助,还要参加扫地等劳动。鼓励孩子愿意在班集体中表现自己!回家后,经常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情绪有问题时,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一定要从正面引导孩子,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您发现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疏漏或不足,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直接反映,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进行贬低性的评价,孩子都有向师性,如果您贬低了
3、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孩子就不好教育,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2、行为准备(1)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生活与幼儿园不同,很多时候是要受到纪律的约束。(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
4、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上学不早到(早7:50前,下午午12:40前),不要早上来的太早,或者七点不到就来了,当然也不要迟到,教育孩子下午放学后不要在回家路上逗留,回家先写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再玩,不能边玩边写作业或边吃边写作业。早睡早起,安排好早上的时间,不要拖拉,保证早饭的质量,做好上学前充分的准备,不要丢三落四!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的姿势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如果平时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姿态,长此以往会导致脊柱变形。坚持三个“远”: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笔尖距离手指一寸远,胸前距离桌子一拳远。绝不躺着看书,不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看书,看书一段时间后提
5、醒孩子眺望远处,以作休息。如果现在视力已经出现问题,建议家长赶紧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许能够在假性近视期间将孩子的视力调整过来。二、全面的安全常识教育准备1、交通安全。过马路应左右看,行人靠右行走等。2、食品安全。不买校园周边的“三无”食品。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不喝结冰的饮料等。3、用水、用电、用火安全。严禁学生触摸电器开关和损坏用电设施和器材,严禁学生到电杆下、电缆等处玩耍,以免发生漏电伤人事故。4、校园安全。小刀等利器,不得带入校园。课间休息不要追逐打闹,爬高,楼道处,不要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倒,上学、放学讲秩序,不拥挤。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重泰山,希望家长、老
6、师、学生齐参与,校内校外共享平安。三、积极、主动的心理准备1、多赞扬学校、赞美老师,夸奖孩子,培养孩子的入学期待值。2、上学、放学中鼓励孩子礼貌和老师、同学问好、道别,培养孩子主动和人交流的习惯。3、每天放学回家,主动和孩子交流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如遇到孩子情绪较为低落,尽量正面给予鼓励,并可借言“老师表扬”或“老师鼓励”,提高孩子第二日入校的兴趣。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备1、正常行课期间,周日晚——周四晚不看电视。周末可适当看,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2、每晚9点以前上床睡觉,早晨可视离校远近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正常到校时间为早晨7:50分)3、尽量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7、(穿脱衣物、加减衣物、吃饭喝水、大小解、整理书包文具……)特别提醒:每日提醒孩子带上纸巾以及水杯!每次下课要主动上厕所,家长可带他们去认识一下。4、在校期间,不允许带零食(可带牛奶、水果)、零花钱和玩具到校,避免攀比心理。5、如孩子生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到校上课,请务必提前或及时电话通知老师。6、品德修养孩子的品德要从点滴抓起,家长不可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第一次借东西不还,第一次说谎,第一次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决不可迁就,在教育时,要注意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