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

ID:40819966

大小:2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_第1页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_第2页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_第3页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_第4页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古典建筑史》课程论文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5-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内容摘要:本论文主要将印度历史上建筑发展分为印度河流域早期建筑文明时期、古印度建筑时期、印度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并依次总结论述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期特点。关键词:印度建筑建筑史佛教建筑石窟窣堵波神庙希诃罗维摩那邦加罗随着印度历史的发展,印度建筑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印度河流域早期建筑文明时期(公元前1500年以前)、古印度建筑时期(吠陀时代至公元750年)、印度中世纪时期(公元750年至公元1757年)和近现代时期(公元1757年至今)四个阶段。

2、第一阶段:印度河流域早期建筑文明时期印度早期建筑文明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方面。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发达的城市文明,其中的突出代表为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以摩亨佐•达罗城为例,其居住区以街坊单元构成,并根据居民的社会等级在单元内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这种独立式街坊单元的不断延伸形成很大范围的城市,城市的卫城为建在人工高台上、有巨大城墙的城堡形式。针对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印度早期建筑文明时期的城市规划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先进性。这个时期的建筑以木构为主,大城市都经过严密规划,呈方格网状

3、平面布局,城市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当时已经具有严格的城市结构和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但是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或者世俗纪念性建筑,以及对个体建筑风格和观念多样性的探索。第二阶段:古印度建筑时期公元前6世纪,佛教和耆那教诞生。公元前325年,孔雀王朝建立。到了阿育王时代,佛教真正进入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佛教建筑也得以繁荣。当时的佛教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佛塔,叫做窣堵波[stupa],一类是石窟建筑。窣堵波是印度早期佛塔形式,始建于阿育王时代的窣堵波桑奇大塔-5-是当时印度最宏伟的佛教建筑。此外,安达罗王朝于约公元前2世纪在德干高原西

4、部阿默拉沃蒂建了印度最大的塔。佛教石窟建筑也源于阿育王时代,主要包括支提堂[chaitya-hall]与毗诃罗[vihara],支提堂是神圣的崇拜场所,毗诃罗则是僧人的居住修行场所。位于今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巴贾和加尔利两地的大型佛教石窟群是印度佛教早期石窟建筑的代表。当时的石窟建筑遵循印度古老的建筑传统,虽由石头山体开凿而成,但其原型却是木结构建筑。古印度建筑时期经历了三次建筑高潮。第一次是阿育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弘扬并兴建佛教建筑的时代;第二次是贵霜王朝时期,印度本土艺术与希腊、罗马艺术融合形成犍陀罗风格;第三次是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达到建筑与

5、艺术的黄金阶段,其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阿旃陀石窟群中。古印度建筑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佛教建筑方面,无论是窣堵波、支提堂还是毗诃罗,都反映了印度草木结构的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窣堵波最初是为保存佛陀的圣骨与遗物而建,是佛教信徒的崇拜对象,后来窣堵波的尺寸变大、塔座变高,向着直立塔的造型发展,形成具有纪念性效果的宏大建筑,成为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场所。支提堂和毗诃罗也从早期简陋僻远的静修僧房发展成为融合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石窟群。此外,在笈多王朝时期,受希腊神庙的影响,北印度及德干高原地区出现了柱廊式神庙形式,后来形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神庙

6、形制,即在柱廊大殿(曼达波)及圣所之上建起高高的塔楼(希诃罗),为后来中世纪的印度教神庙建筑打下了基础。第三阶段:印度中世纪时期印度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以印度教神庙为主。最早的神庙有石窟神庙和石砌神庙两种类型,他们的发端与佛教建筑传统有密切联系。从早期佛教支提窟所开创的凿岩式寺庙传统,发展到公元8至9世纪的印度教凯拉撒纳塔神庙,印度石窟艺术在早期中世纪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印度教神庙建筑有由遮娄其人建立的位于巴达米北部的马莱吉蒂•湿婆拉雅神庙、由拉什特拉库塔人于公元8世纪建于埃洛拉的印度教凯拉撒纳塔神庙等。马莱吉蒂•湿婆拉雅神庙

7、是德干建筑的典范,展示了南北印度风格的结合;凯拉撒纳塔神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岩凿石窟群,展示了高度发达的岩凿技术。-5-由于开凿石窟太劳民伤财,所以进入中世纪以后,石砌神庙取代了石窟神庙大规模发展起来,成为印度教建筑的主流。根据不同地域的塔楼造型风格的不同,可以将该时期的石砌印度教神庙分为两大风格流派,一派是南方的达罗毗荼式的风格,称为“维摩那式”(“维摩那”指印度南方建有角锥形或多边形屋顶的神庙样式);另一类是北方的印度-雅利安式的风格,称为“希诃罗式”(“希诃罗”指印度教神庙屋顶上带有曲线造型的高塔)。北方的希诃罗神庙的代表有建于公元75

8、0年的持斧罗摩主神庙,代表了早期希诃罗神庙较为简单的样式;200年后建立的穆克台希瓦拉神庙,属于奥里萨式建筑中期阶段;建于那罗希摩提婆一世在位时期的苏利耶神庙(太阳神庙),是印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