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

ID:40809879

大小:306.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_第1页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_第2页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_第3页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3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29NO.32012年9月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JournalofSocialSciencesEditionSep.,2012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苑利顾军[摘要]在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申报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农业文化遗产是特指各种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农业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且这些传统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在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遴选过程中,我们应重点考察这里是否具有高超的农业

2、生产技术,是否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品种,是否保留有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农业管理制度,是否保留有传统的农业信仰方式以及与这些信仰息息相关的传统仪式、传统节日等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农业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一定的区域形式申报的,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到这里的农耕文化是否与其所处环境和谐相处,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以实现农业的丰产丰收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属性;入选标准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否保护好这笔财富,不仅关涉到中国传统农耕文明能否延续,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农

3、耕文明能否有效传承。因此,如何保护好这笔遗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近万年农业史、近八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来说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以活态保护为基本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刚刚开始,更多的人尚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亟需农业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而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展开,特别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展开,及早建立一个科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制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都已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呢?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有

4、诸多解读。笼统地说,只要和历史上由中国农村人口创造并保存或传承至今的各种农业生产知识与生活知识,都可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如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农作物品种类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耕作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生活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以及文献类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类农业文化遗产等等。但由于上述分类中的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文献类农业文化遗产等已经“作古”了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作为“文物”、“珍本图书”受到文物及图书馆等部门的精心保护,所以,“中国农业文化遗

5、产保护工程”所要保护的“农业文化遗产”,既不包括历史上确有其实,但现实中已经仅剩遗址或仅存文物的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包括仅存文献或仅存记忆中的农业文化遗产。而是特指那些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各种优秀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活知识。但由于申报时必须要考虑到日后保护工作的操作性,所以,在申报时,我们所说的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特指某种独特的农耕技术或农业品种,也不是特指某种独特的农耕制度或农耕信仰,而是特指各种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传统农作物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且这些传统又很符合

6、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是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收稿日期]2012—07—05[作者简介]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邮编:100029;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邮编:100191。①此分类源于徐旺生、闵庆文先生的农业遗产三分法,但略作改动。详见徐旺生、闵庆文编著《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第3期苑利等: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二、农业文化遗产属性的界定要想入选作为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从传承

7、时段看,这里的农业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上产生的,不足百年者(如大寨),即使再优秀,也不能列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之所以将入选时段限制在百年以上,是因为在此之前,以农药、化肥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农业尚未大举进入我国。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技术臻于成熟的重要时期。只要我们将这一时期(包括之前)产生的农耕文明精华保护起来,中国最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才可能有机会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也只有将这百年之前形成的传统农耕技术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保护起来,我们才能确保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纯正性。第二,从传承形态看,

8、农业遗产项目必须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后来农业生产功能已经消失了的所谓“农业文化遗产”——如作为我国著名稻作文明发源地的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尽管在历史上已经产生,且对我国稻作文明作出过杰出贡献,但由于它并没有以活态形式传承下来,无法从其活态的农业生产中获取传统的农耕技术、农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