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称引规范

古文献称引规范

ID:40797799

大小:10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7

古文献称引规范_第1页
古文献称引规范_第2页
古文献称引规范_第3页
古文献称引规范_第4页
古文献称引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文献称引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文献称引规范讲义前言古文献称引是凡与古文献打交道者都要涉及的,故每一个学科、每一位知识分子都必须要掌握有关古文献称引的基本知识,而搞有关古文献研究的人,则更要重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不时发现一些论著在古文献称引方面出现不应犯的失误,如《汉语大词典》在引用《淮南子》时,总曰“《淮南子·XX训》”。此“训”字本是高诱注《淮南子》时所加的,意指高氏自己为之作训释,故在称引《淮南子》一书时,自然不能照抄今本篇目上的“训”字。有鉴于此,开此“古文献称引规范专题讲座”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多掌握一些有关知识,在文献称引方面少犯常识性错误。此专题虽以“古文献”为名,但有时也不限于古文献而涉及一些近

2、现代文献,其目的是相同的。本讲义参考了汉语大字典编纂处《汉语大字典引书格式细则》(内部油印本,1982年7月),特致谢。一、称引规范总则1.称引尽可能反映原著面貌,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尽量避免转引材料,不得已转引材料(如无法找到原书),就注明转引材料的来源。怎么注明呢?在正文中加一个上标,列为参考文献。2.重视版本的选用,尽量选用善本。【善本,字词句错误最少、他人篡改最少、最接近古书原貌,这样的就是善本】(1)传世文献要努力选用较早的刻本、抄本的影本。最好能选用新近出版的精校精注本。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我带了一本《礼记》。常见传世文献的版本,一般以《四部丛刊》

3、本为善。【《四部丛刊》是我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919-1936年影印宋元明珍本古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初编、二编、三编。每次遇到好版本,第二次印刷时就替换上,所以版本优良。写毕业论文时,引用一本古书,比如杜甫的诗,哪怕你百度来的,也要注上,我采用的是《四部丛刊》的版本。老师一看,你很专业】《汉语大字典》第七卷所附《主要引用书目表》所注的版本,多为编写组经过精心选择的版本,当注意吸收其成果,参照使用。(2)出土文献应努力选用较晚的版本,因后出转精。如:睡虎地秦简的材料,有《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7年;《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睡虎地秦墓竹简

4、》,文物出版社,1990年。1990年版有图版、繁体印刷,释文优良,要用这本。3.对排印本的利用要小心。【排印本,就是给加上现代标点、分段】排印本往往容易失真,最好能选用影印本。如:《四部备要》,中华书局看到张元济出了《四部丛刊》,商业价值不错,就在1920-1936年排印出版的一批古籍,有少数是影印,侧重实用。你看你是影印,我这个都给加标点了。你价值不如我,实际上不是。一本古书,只有《四部丛刊》的版本,就不要选《四部备要》的版本。除非你哪里也找不到这本书,只有《四部备要》里有,好嘛,就选《四部备要》。124.类书的称引问题。类书,指抄录群书中的词、句、段、篇,分类编排,以供查检

5、的工具书。常见的有名的类书有: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同时见于类书和其他古籍的材料,除为了说明异文外,不引类书。【类书引用的字词,跟别的古籍不同,好,可以引用。比如“在河之州”,类书写成“在河之洲”。一个古字、一个今字。说明类书引用材料要晚】引用佚书佚文才引类书。也就是说,类书所辑材料的原书见在者,当引原书而不引类书。5.对于伪书问题要慎重。伪书,一本书的公认的作者和时代,并不是这书的真正的作者和时代。《黄帝内经》,说是黄帝写的,其实不是,作者多位。成书年

6、代,有的说是春秋战国,有的说是战国秦汉,有的说是西汉,有的说是各时期都有。在未有的情况下,就不要当成先秦诸子书引用。有三条原则:①前人时贤有不少辨伪的成果,要注意利用。看两本书张心澂《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②不可太迷信前人的辨伪结论。比如前人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后来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这两种兵法,都有。③伪书不是不可用,而是应当在弄清其作伪情况的前提下正确使用。比如《列子》,不是先秦列御寇写的,而是六朝人伪造的,你可以作为六朝的语料使用。注意以下伪书:(1)伪《尚书》篇目:有25篇,如下:《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

7、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这25篇怎么来得呢?《尚书》在经过秦始皇焚书和秦汉战争,到西汉初已经绝迹。到汉文帝时期,只有济南的伏生(秦朝博士)还懂,伏生把书藏在墙壁内,保存下来。于是汉文帝派晁错去学习,伏生口授,晁错用当时的隶书抄写,隶书称今文,共29篇,叫《今文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