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92752
大小:1.5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07
《北京最牛小学走访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最牛小学走访记这些年,游走过的贫困校太多,快对中国内地的初级教育绝望了,所以陪着许戈辉,又去了趟全中国最牛的小学——北京史家小学——俺认为,如此规模的小学,如果苏联没有哪所小学能与之匹敌,估计全球再不会有另外一所小学可望其项背。即使苏联曾有,现在一俄国,多半也萎缩了。所以,咱姑且就把史家小学说成是全球最牛吧,以后发现了更牛的,咱再更正。照片中“和谐”2字,是欧阳中石写的,欧阳老教授的字多贵呀,不是一般的贵,要么是史家小学太有钱了,求得起,要么是史家小学太有名,欧阳老教授倒赔着钱也愿意把字写在它的石头上。不过,俺不大喜欢奥巴马的施政方针是“变革”全美各单
2、位就一股脑儿地鼓吹“变革”,甚至小学校园也跟着“变革”。独立思考精神应该从小培养,不是教他们人云亦云,说一些自己不大明白的政治大话。 许多人以为,史家小学只在史家胡同,属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片儿,其实,那是2005年之前的状况。2005年前后,东城区掏出3亿巨资,在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南弓匠营胡同拆出一大片地,为史家小学建了新校。这新东四地区的新校门,不知比朝阳门地区的老校门扩大了多少倍,再加上蹲下找角度,使用美化拍法,颜色处理得再艳一点儿,真令人心旷神怡。其实,名校自有名校的好,但名校也一定要付出点儿名校的代价,史家校门真实的街景是这样的—— 其身
3、后不远,是东二环路,路边高大的玻璃建筑不管不顾地破坏了校门顶部的天际,校门前面呈90度直角经过的小马路,停满了接送孩子的小轿车,要在如此闹心的闹区里搞教育,还真得修炼修炼神经。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里比史家胡同宽敞多啦。 但凡名校,都会有一个十分像样儿的校史陈列室,史家小学也不例外,其中有一个沙盘,说明史家小学在史家胡同的发迹史。不过,有老友在许戈辉和俺耳边说了句,史家胡同有史可法家祠,所以叫“史”家胡同,史家小学就是在这个祠堂里发展起来的,此话有误。只要查一下明朝嘉靖时代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就可以知晓,史家胡同早已有之,史可法是在明末汉族英雄,而且
4、是河南人,出身贫寒,如果有家祠也应该在开封市。另外,史帅阵亡是在江苏扬州,江总书记老家,俺还去那里凭吊过小小的梅花岭,后人为其建的祠堂和纪念馆也多在扬州。也就是说,北京史家胡同的命名,多半是因为另外一个很早就显赫起来的史家。 不过,史家小学跟史可法联系上,有一点儿可取,史帅是读书成材,而且是出了名的苦读,最喜欢在破庙里借着蜡烛熬夜看书,终于在一个雪夜里,被微服赏雪的左光斗总理遇见,收为研究生。后来,史可法经过努力,当然一直没断了读书,终于在明亡后做了流亡政权的国防部长。可明朝半壁江山,哪还有啥国防,史帅便死于战乱之中,成了英雄。 《明史》的《史可法传》
5、里有一小段特别神奇,说是史母尹氏怀有身孕之后,竟梦到宋末汉族英雄文天祥总理走进她的房间,于是生了史可法。呵呵,后来,史可法真成了文天祥。也许正因为此,北京人想,既然有个文天祥祠,也弄个史可法祠吧。不过,文总理是在北京关押过,史部长死在南明,还是说不过去。补充1句,史可法如何死法,史上说法不一,后来采纳的是满族人写的历史,言其不降就义。满族人打下扬州,为了报复史帅,下令屠城10天,杀死80万军民,史称“扬州十日”,完全可以拍成《扬州,扬州》,但满族人没写这段历史,史可法遗体也不知下落,后来才建的梅花岭衣冠冢。还有说法是史可法在城破之际骑青骡潜逃,渡河时落水罹
6、难。也有说法是他出东门突围,遭清兵围追堵截,投水自尽。如此这般,才有洪承畴问“果死耶?抑未死耶?” 呵呵,校史展览厅,没有俺说的这些内容,这跟史家小学不大相关。但有一个内容,俺觉得应该在校史中明确写上,那就是两位功勋校长——段乃吾和赵香蘅——他们夫妻俩的生平、贡献、离世。段乃吾是前任校长,1954年升迁北京教育局,太太赵香蘅接其任,两口子没日没夜工作,没生孩子,“文革”中双双遭受残忍殴打,段校长自尽,赵校长从烟囱上跳下身亡。 北京史家小学赵香蘅校长 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没坏处,记住那段疯狂的岁,让历史不再重演,比胡乱喊些不着调的“和谐”要好,也比过多选挂
7、领袖来校参观的大幅照片要有味道。 唉,“文革”那段日子,史家小学乱了,史家胡同干脆改了名儿,叫“瑞金路十八条”,简直太扯了。 再说这已经淹没在北京城区的史家胡同,整整100年前,曾有630名青年在此参加第1次庚款留美考试,只有47名录取,其中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当年只有21岁。第2年仍有400多人报考,招70名,榜眼是后来清华国学院导师赵元任,第55名是后来的北大校长胡适,大气象学家竺可桢和大法学家王世杰也在其中。呵呵,他们的中文作文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英文作文题目是《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第3年又最后录取了63名留美学生,此后
8、,清朝覆灭,庚款考试不再由政府在史家胡同进行,改由清华直接选派。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