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ID:40789605

大小:49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科目化学年级九授课人查祥生学校高河初中时间2017、06教学内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实验准备:学生实验Ⅰ:向氢氧化铁(含有水)中加入稀盐酸;实验Ⅱ:向氢氧化铜(含有水)中加入

2、稀盐酸;教师实验Ⅲ:尝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实验Ⅳ:向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2.PPT多媒体课件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走近化学1、仔细观看课件展示:2、思考、猜测、交流:可能是酸和碱混合以后发生了化学反应。3、思考,准备学习。1、课件展示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①为什么松花蛋中的碱和醋酸作用就没有涩味?碱和酸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与碱这两类物质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

3、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近化学。新课教学探究一活动1:1、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会”或“不会”)2、实验Ⅰ、Ⅱ。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实验Ⅲ: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通过实验Ⅰ、Ⅱ得出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通过Ⅲ而发现新的问题:酸碱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究竟发生反应了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活动2:1、思考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猜想:“发生了反应”或“没有”2、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2、设问: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4、来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活动3:自主思考,讨论交流: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指示剂?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演示实验Ⅳ通过交流,学生得出酸和碱之间确实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证实自己的猜想,体验成功的喜悦新课教学探究二尝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除水外的另一种生成物的构成特点。引导分析:酸和碱发生的是什么反应?介绍方程式书写方法。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活动4:1、观察课件2、明确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

5、微观实质是什么出示课件。观察、分析课件,发现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的变化情况,总结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讨论活动5:1、利用所学的新知,积极思考: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2、看图片,阅读教材、讨论。3、联系实际进行交流展示课件: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活。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巩固练习课堂练习2、组织交流,适时指导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交流自己在这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总结交流,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板

6、书设计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1、定义:酸+碱→盐+水2、实质:H++OH-=H2O3、应用:农业、工业、医药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本节课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探究问题,并且通过现象得出结论,进行反思等。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由学生来解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充当一个辅导角色,整个课堂充满生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能够使学生

7、的潜能得以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好,如: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从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强调一下。2.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问题,延伸不足。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