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衡原因

全球失衡原因

ID:40783278

大小:20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07

全球失衡原因_第1页
全球失衡原因_第2页
全球失衡原因_第3页
全球失衡原因_第4页
全球失衡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失衡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失衡原因:基于“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的视角姜凌,王晓辉  2011-03-07摘 要:本文探讨与整合了导致全球失衡的两种重要微观机制:“巨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理论,并采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计量模型(LSDV),利用31个国家1980-2008年相关指标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肯定了借贷约束、股市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医疗福利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经常账户不同方向与力度的影响。这意味着,全球失衡一方面依旧可用传统的“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视角来解释,缓解全球储蓄过剩

2、与全球失衡的治理措施应该从相关微观机制着手;另一方面,该结论说明全球失衡也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结果,各国工业化的差异和演进体现了比较优势原则,全球失衡是全球化时代不可规避的必然现象。关键词:全球失衡,借贷约束,人口年龄结构,国际分工  引言    最近十多年,全球失衡(globalimbalances)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经济现象。其主要特点为美英澳等国经常账户的持续赤字而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日德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石油产出国的经常账户长期盈余。相关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从上世纪八十

3、年代就已经显现,但其规模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其赤字规模逐年扩大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事情,而且是目前经常账户赤字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经常账户赤字额的65%。与之相对应,亚洲新兴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规模也是此危机发生之后不断增加。石油产出国经常账户长期盈余是石油价格上升导致石油销售收入增加的结果。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广场协议”后的日元持续升值以及随即而来的资产泡沫破灭,使得该国陷入长期的流动性陷阱、投资的委靡和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老龄化也使之储蓄率由1990年的34%逐年下降2

4、007年的28%。但由于其国内不断进步的劳动生产率,其经常账户盈余的历史依旧维持了二三十年。比如,2000年该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由为2.56%.之后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4.82%。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等于其储蓄投资缺口,即,CA=S-I。因此,一国外部的经常账户盈余(赤字)必然与一国内部的高储蓄(低储蓄)相联系。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高储蓄、低消费模式与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相对应,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高消费、低储蓄模式与其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相联系。前者高储蓄、

5、低消费的行为模式导致了全球储蓄过剩(globalsavingglut),进而为美国的长期巨额贸易赤字提供了融资服务(Bernanke,2005),并压低了美国利率水平。  导致一国内部储蓄投资失衡的因素似乎足以解释其外部失衡。的确,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通过解释储蓄或(和)投资来研究全球失衡问题。另外,已经有中国学者(徐建炜和姚洋.2010)独辟蹊径地从国际分工角度直接解释了全球失衡。前种思路侧重于通过解释储蓄投资来研究全球失衡问题的文献,其微观经济学基础其实为“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他们

6、认为各国在信贷约束、股市规模、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储蓄率、投资率的差异,进而各国经常账户模式也存在差异,全球失衡因此产生。然而,此类文献的实证模型并没有将上述主要影响因素整合,有的只强调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有的只强调金融发展,并且,其实证模型大多只满足于直接解释储蓄率或(和)投资率,而没有考虑将上述决定因素直接用于解释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后种思路则从国际分工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强调各国在金融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差异导致了经常账户盈余率的差异,但是该研究又忽视了前种思路中信贷约束、股市财富

7、效应的重要影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吸收与融合了“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两个研究视角的思路,实证研究采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方法(LSDV),使用31个国家1980-2008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上述视角下相关指标对经常账户盈余率的影响。文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两种全球失衡机制.并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第四部分是计量模型的设定、解释变量说明以及对回归结果的分析。文章第五部分给出了对中国的启示和建议。图1:各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占世界GDP比重:1990-2008年

8、    一、“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视角的全球失衡机制    “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探讨了影响个体消费和储蓄决策的原因.宏观加总意义上的一国经常账户余额最终受之影响。    (一)“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与全球失衡的内在逻辑联系    1.借贷约束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和经常账户盈余增加  “恒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体消费与之预期恒久收入正相关,这暗含着个体可通过信贷市场的借贷来跨时期与跨状态平滑消费的假定。然而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居民和企业均面临各种各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